2008年3月17日午后,原本庄严肃穆的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四、五位西装革履的人士,表示有委屈要求见苏州中院院领导。在吃了鉴定处的闭门羹之后,一行人随即转往民事立案庭,请求见院长。由于他们的言词铿锵,诉求特殊,立即引起了许多旁人的侧目。
经了解,原来这一行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代工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律师,其中甚至包括从台湾来的代表,正针对目前久悬不决的一件专利侵权诉讼案,特向苏州中院陈情。
离职员工另起炉灶,产品侵权明目张胆
此事追溯起来,要从2006年5月说起,富士康在台湾的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现离职员工在台湾另行设立了“力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与其原先在鸿海任职时相同的产品——“电源供应器”,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量产,抢走了大批客户,接着还在苏州吴江市设厂,成立“力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将侵权肆无忌惮的从台湾深入到了大陆。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鸿海公司领导的重视,于是,鸿海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但在台湾控告力铭总公司,并跨海来到苏州,一并控告力铭苏州分公司侵害其专利权。为了防止侵害继续广大,鸿海在起诉后曾提出诉中禁令的请求,可是一件单纯的专利侵权诉讼,苏州中院迄今为止连鉴定都还没有结论,更别提所谓的禁令甚至于判决了。
专利侵权鉴定缘何久拖不决?是水准欠缺还是暗有它事?
据记者深入了解,从起诉至今近两年以来,苏州中院总共换了大约五家鉴定机构,但每次都无果而终。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8月份,法院公开开庭以抽签方式决定由中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下属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进行鉴定,委托、付费、送样都顺利完成,但事隔四个月后,苏州中院却又在去年12月26日,单方面撤销了该机构于本案的鉴定委托,将同为中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下属的江苏省科技咨询中心作为鉴定机构。而此时,湖南鉴定机构受委托四个月,已临近测试完成阶段,当然对法院这一行为不能理解,现二者正陷入争议之中,
而原告权益所受到的不法侵害也随着时间的拖长而进一步扩大。
这种种“不合常规”甚至公开违反法律程序之现象,终于导致了本文开头一幕。不料,负责本案鉴定的法院鉴定处对于远从台湾而来的当事人,避而不见,全无回应。一行人只好再往上陈情,最后由苏州中院纪检监察室人员予以接待。
富士康代表回应:一切尊重司法
为什么一件单纯的专利侵权诉讼拖了近两年连一个鉴定结果都没有?为什么法院自己公开择定的鉴定机关却遭到法院单方面撤换?本案是不是牵涉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富士康是否将把矛头直接指向个人或者个别部门?而随着案件的公开和日趋白热化,苏州中院手执着代表公正的司法权杖,又如何给此案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带着种种的疑问,记者试图采访富士康的代表,了解苏州中院的答复,但其仅低调表示,本案已委由律师处理,不便多发表意见,一切尊重司法。而富士康于本案的诉讼律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只简短的强调,关于本案的技术问题是完全可以公开辩论的,相信本案审判庭的法官在专业和态度上都没有问题,目前已向法院沟通陈情,静待法院处理。至于苏州中院方面,至截稿为止,对此事还没有具体的说法。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连续三年为全国出国营业额首位,该集团对于知识产权极为重视,集团的专利数量亦居全国前三名,其在深圳控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商业秘密一案,被称为“中国知识产权维权第一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苏州中院提出的本件专利诉讼,请求赔偿金额为人民币一千万元,这桩久拖不决的专利侵权诉讼,已经再度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案件将如何继续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赛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