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 -> 企业采风

 


市场重新洗牌在即 中芯国际年内拟投30亿

2007年03月22日12:59
华夏经纬网

  预计明年建成, 每月新增产能可达1.5万片

  在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中芯国际投资额30亿元,是武汉开发区今年建设项目中投资最高的。据悉,该项目建成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及相关产品生产线,预计新增产能可达1.5万片/月,其建设年限为2006年至2008年。

  据了解,投资近100亿元的中芯国际于去年6月28日动工,目前其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今年,武汉市还将完成其厂房建设及设备购置等方面的工作。中芯国际一旦落成,意味着一场“芯片革命”将从武汉打响。

  地理优势被业界看好

  从0.25微米放宽至0.18微米,在数字上来看虽然只相差70纳米,但对整个产业来讲具有积极意义。

  业界认为,伴随台湾芯片技术限制的开禁,我国芯片代工市场版图将有可能重新划定。

  开放0.18微米技术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产业竞争的结果,业内人士这样认为,“中芯国际投产武汉东湖开发区,其地理优势将被业界看好,产业竞争随之而来。”

  “从另一方面看,中国大陆半导体工业已与台湾地区半导体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台湾地区半导体业处于国际先进地位:IC设计业居全球第二,代工和封装业居全球首位,集成电路总产值已超过韩国,居全球第三。但是台湾岛内发展半导体有先天性缺陷,阻碍其进一步成长。因此,向外扩展,尤其是西移大陆是必然趋势。

  价格战即将“打响”?

  8英寸芯片制程技术政策的放宽,台湾芯片企业新一轮投资大陆的浪潮会不会引发?随后的价格战会不会在大陆“打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的开放一定程度上会让中芯国际紧张。据该公司2006年第三季财报,其0.18微米以上产品比重高达72.5%,一旦台积电借整体优势使出价格手段,中芯国际遭冲击将无可避免。

  “技术限制”已使位于大陆的台积电的竞争对手获得了充分的技术追赶时间,中芯国际有关人士却这样认为。

  据了解,中芯国际在过去两年间,其生产工艺已从0.25微米迅速提升至0.13微米,采用更为先进的90纳米工艺生产的芯片产品也已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

  虽然中芯国际已在大陆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生产工艺提升至0.13微米,但台积电相关负责人称,公司台湾12英寸工厂业务非常繁忙,不会为了设厂而急赴大陆。

  市场重新洗牌在即

  业内人士认为,台企的加入,将打破大陆芯片代工业竞争格局,因为目前大陆芯片线较成熟的还是6英寸和8英寸,台企8英寸线的大规模“西进”,可能导致重新洗牌。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陆共有47条芯片生产线,其中12英寸2条,8英寸10条,6英寸12条,5英寸9条,4英寸14条。此外,台湾芯片代工龙头企业的全面西进,必将全面带动上游材料工业的跟进。目前,芯片代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90%依靠进口。

  不过也有专家担心,台湾芯片厂虽然把制程技术转移过来,但主流产品并不会转移,比如DRAM产品。专家称,由于DRAM业具有投资大、技术进步快的特点,目前主流量产水平已达90纳米,12英寸硅片的性价比已经超过8英寸,在DRAM业中8英寸硅片已逐渐丧失竞争力,三星、东芝、美光及海力士等先进水平已达50纳米至65纳米。记者 袁阳平 

  来源:海峡都市报 

  
发送给好友】【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匿名
评论内容:        (剩余字数: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评论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热点文章排行
热点专题
频道特别推荐
两岸经贸 热点投资
走近台商 投资大陆
企业采风 热点观察
商战精英 财富话题
聚焦开发区
招商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