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 -> 企业采风

 


搞"正名"烧掉台企上百亿 员工设立灵堂抗议

2007年02月15日08:45
华夏经纬网

  ■公司偷偷摸摸改名 ■员工设立灵堂抗议

  这两天,岛内的“正名运动”越搞越大。台当局近日敲定将“中华邮政”改名“台湾邮政”。同时,“中国石油公司”、“中国造船公司”等企业,也已通过改名决议。对此,台湾老百姓骂声一片,美国也已表示“不支持”。

2月9日,台湾“中华邮政”工会理事长蔡两全带领员工到董事大会抗议“正名”

  一直在台面下操作

  员工三阻改名会议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当局对“中邮”的改名蓄谋已久,早在1月底就已定案,当时只有5人知情,直到消息曝光,包括副总经理在内的几千员工,都被蒙在鼓里。2月8日下午,刚刚得知要改名的“中邮”工会员工义愤填膺,决定阻止改名会议。

  9日上午9点,“中邮”召开董事会,工会上百名员工将董事长赖清祺堵在办公室内。见势不妙,“中邮”高层马上变换开会地点,改由总经理吴民佑主持会议。工会随即追到新的会场,员工一脚踢破大门,会议议程瘫痪。警方随即出动警察维持秩序,场面紧张火爆。

  下午,董事会改到第三个地点,工会不仅在门口阻止董事进场,还将会议室用铁链锁住。拖到下午4点,9位董事躲进“交通部”大楼,在警方重重戒备下召开董事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改名决议。

  气愤的“中邮”工会人员向媒体爆料,指出不但“台湾邮政”新招牌已偷偷做好,就连改名后的“官方用印”也已经刻好,“台湾邮票”也将紧跟着出炉。

  改名要花数百亿

  员工设灵堂抗议

  就在同一天,台湾的“中油”、“中船”也已通过改名决议,“中油”改为“台湾中油”,“中船”改为“台湾国际造船公司”。与“中邮”一样,“中油”、“中船”改名,激怒了该企业的员工。“中油”员工甚至架设灵堂抗议改名。

  “中油”通过改名决议当天,近百名员工冲到总公司,在公司大厅架设灵堂,手里拿着“中油”的牌位,大哭“中油”60年老招牌就要寿终正寝;而公司里面董事会照开不误,并“无异议”通过改名决议。

  各工会为什么对改名如此抵触?据台湾媒体分析,除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还有一点就是改名将给有关企业造成数百亿新台币的巨大经济损失,这些钱都是企业员工的血汗钱。

  台“行政院”称,“中邮”改名仅需花6700万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目前使用的所有单据及相关报表,只要加盖“台湾”二字就可继续使用,不需重新印制。而据“中邮”工会估算,光更换储户存折就要花2.3亿新台币,更换金融卡更需10亿新台币。至于“中船”,台官方评估改名需要2000多万,但实际远非如此。岛内媒体请专家评估,从门牌到员工制服,从网站到电话语音、各类文件,至少要几亿元,这还没算流失的品牌资产。“中油”的改名费更吓人。台当局称仅需7000万元,但据“立委”估算,光是更改识别、合约及招牌等费用,直接损失就达10亿元以上,放弃已有国际商誉的招牌,造成的损失少则数十亿元、多则超过百亿元。

  新台币也要改版

  还有“国企”在排队

  台当局声称,改名是为避免与大陆企业名称相近,而实际上这只是“去中国化”的借口。比如,新台币与人民币就不存在混淆的问题,但岛内媒体报道,台当局还是打算去掉新台币上蒋介石的图案,并加注“台湾”二字。

  另据披露,“中邮”、“中船”、“中油”改名,仅是第一波,下一波“国企”也已开始“评审”。台当局新任“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表示,台“中央银行”应改名,去掉英文名称后面的“China”。还有,“中华航空”、“中国钢铁”等也在评估改名,而“中华电信”也可能改成“台湾电信”。

  分析人士指出,台当局用改名搞“去中国化”,这一伎俩已被岛内外看穿。民调显示,超过55%的台湾民众反对改名,而美方日前也罕有地高调表态“不支持”。美国国务院在10日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对台当局推动公营企业“正名”很关切,去“中国”改“台湾”的举动很可能引发台海两岸的紧张。舆论分析,面对人人喊打的处境,陈水扁的玩火行动,非但不能挽救其执政危机,还可能让民进党赔上老本。本报特约记者 于 洋

  来源:世界新闻报

  
" class="a002" >发送给好友】【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图">
网友昵称: 匿名
评论内容:        (剩余字数: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评论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热点文章排行
热点专题
频道特别推荐
两岸经贸 热点投资
走近台商 投资大陆
企业采风 热点观察
商战精英 财富话题
聚焦开发区
招商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