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避台湾当局对大陆投资40%上限的紧箍咒,香港已然成为台商第二筹资地,也掀起台资企业赴香港上市的热潮,这股热潮在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到香港主板挂牌不到两年股价大涨超过五倍达到高峰,「富士康模式」成为台商企业争相复制的筹资快捷方式。
其中,PCB产业最为明显,继佳鼎、瀚宇博等大陆子公司在香港挂牌后,耀华转投资的展华也已表达意愿,另外,不少传统产业大厂也积极展开动作,三阳车越南VMEP机车厂打算在圣诞节前分拆赴香港挂牌上市,声宝、正峰工的大陆厂也相继开始独立接单,为之后的赴港挂牌铺路。
香港上市的台资企业总市值已近3,276亿港元,家数已达42
家台资企业,撇开40%投资上限不说,在亚洲IPO市场中,香港可以说得天独厚,市场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便捷的融资渠道,在募集资金的效率与筹资的便利性具有优势。
据了解,香港挂牌也分为主板和创业板,当地证券界业者表示,香港对于主板要求较高,多是属于产业龙头厂且具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才能挂的上主板,而按照规定,挂牌前至少要有连续3年的营业纪录且必须上市时市值达2亿港元,而过往3年合计需税后净利达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再之前两年合计须达3,000万港元,而创业板则不设获利要求,但需依规定定期揭露营业纪录,相较于主板的企业都有一定的规模,创业板主要是提供尚不具规模,但有机会高成长的中小企业,不过创业板的流通性较差,交易也显冷清。
来源:中国电子资讯参考 作者:首席主笔 长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