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米果走红两岸的旺旺集团,堪称是最会赚钱台商食品公司,其最早在台湾发迹的宜兰食品公司,大幅缩减资本额,由原本的四亿五千七百万元台币,减少至一千万元,公司负责人也从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改为集团总处长李玉生。旺旺大幅度的减资动作,已引发市场同业的高度关注。
母公司减资只剩千万元
旺旺公司强调,大幅度减资主要是宜兰食品已经没有新增投资的资金需求,且旺旺是一家外商公司,没有必要让子公司之一的宜兰食品,保留如此高的资本额,减资之后,所有的资金可以归还给新加坡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的股东们分享。
如果政府未对企业投资大陆设下门坎的限制,旺旺或许就会直接在台湾上市,宜兰食品还能分享这几年旺旺在大陆投资获利的果实,也不会落得从一个母公司,变成地方子公司,还出现大幅减资的窘境。
随着二○○八年奥运的来临,大陆不但砸下大钱投资软硬件建设,整体消费力也跟着快速成长,光是食品产业的规模,每年也有两位数的成长。耕耘大陆市场超过十年的统一企业、顶新集团与旺旺集团等台商,都是这波大陆收成股的最大受益者。反观台湾的消费力的成长却有限,在整个大中华经济圈的角色扮演已经愈来愈不重要,企业只好面临现实的选择,为此旺旺针对宜兰食品的减资动作,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追求最大的资金效益,或许,这也是企业全球化的必经过程。
奥运商机带旺台食品商
旺旺集团大陆的商品超过数百项,但在台湾顶多十多项,该集团的政策很明确,就是不会在台湾加码生产设备。事实上,旺旺集团在台湾的投资重心,已经从食品转移至观光饭店业,该公司看好未来大陆观光客来台的市场商机。
有趣的是,当消费者面对一家从台湾发迹的食品厂,却用大陆的广告营销概念、大陆的新品开发项目,来操作台湾市场时,在情感上总是有些难以适应。不过,这就是企业追求竞争力下的环境现实,面对高速成长的大陆与不再成长的台湾,不仅企业、政府得面对现实,未来连消费者,恐怕都得被迫接受这个现实的考验。【据工商时报六日消息】
来源:大公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