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对企业处处设限,阻碍企业拓展业务,成为了不少台湾企业选择向外走的一个重要原因。为防止台湾企业大量外移大陆,台湾政府立法禁止高端产业外移大陆,特别是台湾引以为傲的两兆产业,即晶圆代工和TFT液晶面板,以及台湾雄霸市场的IC封装测试产业。
不过,鉴于台企对种种政策限制有所反弹,台湾当局亦逐步放宽高技术产业投资大陆的限制,如2006年中有条件开放小尺寸面板中段制程及低阶半导体封装测试赴大陆投资,并在2006年底开放0.18微米半导体制程至大陆自有工厂生产,但都必须符合‘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原则,并需待当局核准后方可进行。
而TFT液晶面板、12寸晶圆、0.18微米以下的中高阶半导体制程及封装测试等产业仍不获准到大陆投资设厂,故现时台企仍须另觅途径拓展大陆业务。
在第三地上市成为台企重夺投资大陆主动权的主要渠道。现时香港、美国、新加坡、大陆AB股都是台企上市市场。但美国主要吸引电子类股,新加坡上市只有少数几家,而大陆市场则受政策影响,都不是台企上市首选。
富士康成台企上市典范
鸿海集团分拆富士康(2038)来港上市的成功案例,增强其他台企来港上市信心,一扫台企过去认为香港上市台企不受投资者关注,市盈率低,成交不活跃等顾虑。过去几年赴港上市的台企优异表现逐渐获台湾上市企业的注意,分拆业务赴港上市已成为近来台企集资的重要选项。
香港在吸引台企分拆业务来港上市之外,更成为无根台企选择上市地首选。无根台企如顺诚(531)、敏实(425)、真明丽(1868)、大洋(1991)、九兴(1836)等,在大陆打拚多年之后已发展壮大,但回台上市则超出40%净值大陆投资限制额度的规定,故只能另觅第三地上市。
2006至2007年7月底上市的12家台企中,有5家为无根台企。相对于有根台企,无根台企并无母公司在台湾受制的顾虑,可更自由地选择上市地点,而香港更成为上市首选市场。
记者戴力报道
来源:香港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