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发生后,各行各业立即展开了踊跃的募捐活动。然而在这场捐款热潮之中,房地产业却由于普遍反应“冷静”而备受质疑,王石更是以其与主流声音显得格格不入的言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地产商究竟该捐多少钱?款额的多少又是否是衡量其爱心与诚意的惟一标准?各个地产商产生分野的捐款行为不但拷问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良知,也使人们对于什么才是科学的财富观、慈善观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汶川地震,举国悲恸。各家企业也通过捐款捐物等形式参与到救灾之中,短短几天,企业捐款已近59亿元。然而,在公众眼中财大气粗的地产商,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捐款都是屈指可数,特别是一些著名的房产企业因为两三百万的捐款数额,受到诸多网民的指责。
其实不只是此次地震,在不久前的雪灾中,地产行业也是以“集体缺席”的姿态应对。台湾《工商时报》曾指出,以中国社会的政商文化,应对天灾的捐款活动,不单纯是一种人道精神的体现,更是一种对上、对外的艺术化的表态。政府也会以企业家的救灾表现,暗地里衡量企业对政治决策的配合度。
因此,地产商在此次赈灾过程中的表现,值得我们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开发商缺钱?
“我说地产商很缺钱,你信吗?”京城一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总监张彩霞向记者发问。该公司捐款额为100万元。
这着实与人们的常识相悖。在中国内地的十大富豪中,地产商占了一半。动辄几亿、十几亿的土地出让金让人听得心惊肉跳。镜头前的光鲜夺目,国家支柱产业的美誉,让公众只能用“强大”来形容地产企业。
“去年房地产行业的售楼收入有2.9万亿元,可仅买地的支出就是3万亿元。”潘石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道出地产商们的尴尬处境。
“其实房地产就是一个重资产、轻现金的行业,大量的钱都花在拿地上了,评估起资产来确实很可观,但手里的流动资金其实很有限。像这次我们在廊坊有个公司要注资1200万元,老板只能把手头的股票处理了凑钱。”张彩霞表示。
杭州的金都房产集团此次捐款达1500万元,是房产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数额超千万元的企业之一。不过该公司品牌中心的总经理却对用金额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观不以为然。
“如果因为捐了几千万元,造成自身财务状况危机,导致几千人下岗,这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相悖的”,他表示,“有时企业面临的众多困难,也不方便通过媒体让所有人都知道”。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老总也对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大型房企以公司的名义捐款,是要通过董事会的,而在房企缺钱的情况下,为了对股民负责,董事会未必会同意捐出巨款。
在历次捐款中,排在前列的多是金融行业与零售行业。金融业充足的现金流毋庸多言,零售企业快速的资金回笼能力也不是地产行业能够望其项背的。
慈善观的差异
在博客上发表了“捐200万元合适”的言论之后,王石招致了网友新一轮的口诛笔伐。为此,王石再次在其博客上撰文,表明除了捐款,万科一直在以其他形式对灾区进行救助:“万科组成的抢险工程机械队在都江堰灾区日夜奋战;万科捐献的药品、救援物资在万科组织的车辆运送到绵竹灾区;万科组成的特别搜救队在特别偏远的孤点寻救生命;万科的专家组已经完成对成都万科小区居民住宅的安全鉴定,已经转入对市区的建筑鉴定;万科正在夜以继日研究四川震区民居的重建方案……”
可以说,王石的行为与观念代表了其作为一个地产人个性化的慈善观与独特立场。
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一条重要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上限。王石的用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员工的负担。他希望慈善可以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棍子买卖,以便让员工持续地参与其中。
事实上,万科在慈善方面的投入也一直是持续进行的,如捐赠西藏盲童学校、希望小学、环境保护事业等等,每次单项款额均在100万元以内。
然而,在发生汶川地震这样极为罕见、极为严重的灾难,以至举国同悲的局面前,王石的做法与言论多少显得不合时宜。毕竟,在这种巨大社会灾难面前,与主流心态格格不入,一个企业的公信力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将遭到很大的质疑。
面对压力,王石在5月21日公开道歉,承认自己的言论“值得反思”,同时宣布万科将追加1亿元捐款用于灾后重建。不过即便如此,王石也并未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这一亿元款额并非一次到位,而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根据实际需要以逐年支出的形式,进行震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这与王石一直倡导的“持续的,长期的”的慈善观念并不冲突。
与万科的态度相比,四川本地房企的表现则空前的一致。
“作为四川本地企业,灾难降临,当然要冲在前头,这是责无旁贷的。”成都置信集团品牌管理部主管马永林表示。
据其介绍,地震发生时,该公司所在仙林谷乡项目建筑体全部坍塌,一百多名员工困在山上,公司组织了20多人的敢死队前去救援,全体员工中仅一人死亡。“更重要的是,我们沿途还救出了100多名当地的村民。”马永林介绍说。
“我们公司的一些在建项目全部倒塌,直接损失就好几千万元。”马永林告诉记者。该公司的7000多名员工中,还有一些人的家属因地震而伤亡,公司组织募捐与救治,投入了几百万元。再加上捐助灾区人民的1500万元,成都置信集团此次救灾力度很大。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会有不一样的慈善观。但可以肯定的是,慈善观不能完全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更不应沦为企业作秀的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时刻不忘社会责任,将慈善事业与公司运行融合起来,那它就是一家值得尊敬的、真正成熟的企业。
据记者了解,目前一些房企已组织专家前往灾区勘察调研,希望可以总结抗震结构的损坏程度,改进今后住宅的抗震能力;还有一些企业已开始着手灾区小学的重建工作。相比于捐款捐物,这些是地产开发商更为擅长的领域。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沈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