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祁县台湾事务办公室 > 晋商文化 简体/繁体

晋商的五大商帮--盐商 皇商 边商 旅蒙商 茶商

2009-07-24 15:43:18    华夏经纬网

晋商的五大商帮--盐商 皇商 边商 旅蒙商 茶商

晋商的五大商帮--盐商 皇商 边商 旅蒙商 茶商

    在明清500年中,中国各地方性商业劲旅逐步形成,号称十大商帮。山西商人从黄土高原走出,历经几个世纪的艰苦跋涉,开辟了茶叶之路、皮毛之路、骆驼之路、羊马之路……最后在洋商涌入中国的商战大潮中,山西商人在金融汇兑之路登上了成功的巅峰。

走遍天下的盐商

    走遍天下的盐商 从明代,晋商中的盐商就闻名全国。特别是“开中制”瓦解之后, 盐商分化为池商、内商。内商就是直接到淮扬一带去和徽商竞争,徽商当时是独断淮扬盐的,而山西商人一下子开过去之后,发展成与徽商不相伯仲的商帮,就盐商来讲成为垄断全国盐业的两大商业集团。徽商大家都知道,全国闻名,但当时在商界居于商界领袖地位的,一个是晋商,一个是徽商,但徽商衰败得很早,太平天国革命起来把徽商的根据地长江流域搅了个乱七八糟,太平天国革命搞得徽商衰落下来,而太平天国革命开始的时候,山西商人还没有走上它的顶峰。盐商当中也有典型代表人物比方说亢氏。后来据说扬州瘦西湖就是在亢氏花园基础上修建的,号称是亢百万,沿河建造的房屋,长达1里多地,专门囤积商货。介休的范氏也是有名的盐商,绵山的妈祖庙,就是范家修的。明清时期,山西的盐商遍布全国,至今在四川内江、云南大理等地都能找到山西盐商留下的痕迹。盐商在走遍全国的经商过程中,不断扩充自己业务范围,比如说范家,就历经四代进口洋铜,后来在乾隆末年因为日本限制铜出口,范家欠官铜过多被抄家了,海上贸易也就终止了。

入籍内务府的皇商

    山西商人在明末时,在边境和女真族贸易活动非常频繁,当时努尔哈赤经常在东北这一带与晋商进行贸易活动,晋商也为其提供一些军用物资。大家知道努尔哈赤曾经向明政府提出挑战,这个挑战书就是由山西商人来送的。山西当时有名的八大家送这个国书给明政府,充当努尔哈赤的特使,努尔哈赤入关后,立即封山西这八大家为皇商,入籍于内务府。入籍就是户籍,户籍落到内务府,以后经商,拿的就是官家的资本,你为官家去经商,后来就可以夹带一些个人的资本。这八大家皇商中,范氏经营的时间最长,从入关开始之后一直持续到乾隆的后期。

和少数民族互通有无的边商

    边商从明代开始,在少数民族互市贸易中起家,清代以前历代的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保持关系是用又打又拉的办法。政权友好的时候就开互市,通过互市有什么好东西都可以互相交换买卖,如果你不服汉族政权,你要侵犯,要用武力,那我就把互市关闭。一关闭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了,用经济办法把你制约控制。所以经常保持这样的互市,一直到明代,明代时蒙古族退了,退到了大漠,但是和明政权依然保持贸易往来,因为游牧民族需要利用这个互市市场,得到汉族的生活、生产必需品,山西商人在互市市场非常活跃。前面曾提到盐商,清政府规定,这个盐商有一个特殊的条件,你先运粮食,把粮食给我运到大同仓、太原仓。当时太原在明代属于边镇,是当时的九大边镇之一,在太原仓运粮之后,根据你运粮的多少,领取盐引,这个盐引,就是运销食盐的凭证,然后到盐场再去拿盐来运销。在边地贸易中,山西商人很有经验,官府往往委托山西商人采购马匹、毛皮等等,实际上山西商人稍有实力的都成为互市市场的真正主人。在边地互市当中不仅造就了山西一代富商,而且也带动了全省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因为要和少数民族做贸易,所以带动全省商品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边塞地区经济的繁荣。

随军而行的旅蒙商

    顾名思义,旅蒙商就是到蒙古一带从事贸易活动。到清代虽然是外蒙古的版图全部归来了,但是对蒙古地区它仍然是存有戒心,大家看康熙王朝要西征,准噶尔部葛尔丹要叛乱,蒙古也有些王公贵族不服,要支持等,所以清对蒙古政权一直存有戒心。对蒙古地区的贸易活动,最初也是采取限制的办法,但是山西商人经常到蒙古地区进行贸易活动,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商旅,清政府也就给予他们一些特权,领得龙票,也就是部票,部里面颁发的凭证,深入到蒙古腹地进行贸易活动。

    旅蒙的商帮当中,大盛魁是最著名的商号之一。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大盛魁的故事。大盛魁的创始人有三个,分别是介休的王相卿和祁县张杰、史大学。这三个人最初就是在康熙的大将军费扬古的部队里。费扬古西征是很有名的历史事件,很多版本的电视剧里都有过描述,我们看到屏幕上浩浩荡荡的大军,却没想到,这个军队开拔的时候,有三个人在军中服杂役,后来开始随军贸易,前面在行军打仗,他们在后面推着小车跟着,军队走到什么地方一停下来,他们就和那个军队进行贸易活动,军队所需要很多东西如草料、军粮。军粮当然后边有专门管运输的,但是有时候运输不及时,就得靠他们来补给了,另外是日用杂品,不管是士兵也好,还是将军也好,总是需要很多东西,他们就推个大车随时随地跟着军队,所以山西商人类似这种推小车的旅蒙商人实在是很多的。有的人什么都没有,怎么办?随路走就随路割草,割完草往身后一背,一旦停下来,马总得吃草吧,那好,我就和你做贸易,卖这捆草。就是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多旅蒙商都是从这样的贸易中逐渐开始起家。

    大盛魁也是这样起家,鼎盛的时候,据史书上记载,每年的贸易额要高达900万到1000万两白银。大盛魁可以说上至百货下至葱蒜无所不营。冻饺子就是大盛魁发明的,每年一到入冬,就要宰几十万头羊,然后包饺子。包了饺子以后露天冻上,冻了以后卖给蒙古人,很受欢迎。

开辟辉煌时代的茶商

    对俄国的茶叶贸易最早要从雍正年间说起,雍正五年与俄国签订了通商商约。山西商人捷足先登到了恰克图,从四顶帐篷起家,后来开辟成当时世界闻名的贸易集散地,经营产品从茶叶发展到绸缎、丝绸等物品。茶叶为什么在边境贸易中特别受欢迎呢?那是因为游牧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肠道堆积油腻太多,而喝茶则对清除体内油腻有很好的功用。山西茶商在南方开辟茶场,自己种植加工茶叶,保证了产品质量。据俄国人所写《外内加尔边区纪行》一书记载:山西茶商制作的砖茶,“在外贝加尔地区的一般居民中,饮用极广,极端必需,以至于往往可以当钱用。一个农民或布里亚特人在卖货物时,宁愿要砖茶而不要钱,因为他确信,在任何地方,他都可以以砖茶代替钱用”。

    山西的商帮在几个世纪里起起落落,不屈不挠,他们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但最终还是未能躲过由于清政府无能、俄国等列强的特权政策,以及国内政局的混乱所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灾难性的打击。

主办单位:山西祁县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