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 城市导航 杭州
区县市概况
华夏经纬网   2004-10-20 13:17:16   
字号:

                     西   区(滨 江)                                         

   

上城区总面积18.1平方千米,有6个街道、51个社区,户籍人口31.27万人。依据区域功能定位,围绕“工业富区、商旅兴区、环境立区、科教强区、依法治区”的目标,注重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形成了以娃哈哈等企业为代表的饮料食品产业群,以华日、奥普斯等企业为代表的家用电器产业群,以离合器生产厂家等为代表的机械电子产业群。第三产业以商贸旅游为龙头,加快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财政总收入11亿元,增长49. 9%

    

下城区总面积31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1个镇,有67个社区、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3.22万人。围绕“打造中央商务区”的总体目标,积极实施“兴三优二调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努力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服务业高地。初步形成了以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为中心的广场经济圈;以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为主体的会展经济区;以武林路时尚女装街、新华路丝绸特色街为重点的特色街经济带。通过招商引资和扶优扶强,使都市特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皮革服装、机械电子、印刷包装等都市工业健康发展。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一、二、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442.6655.2;财政总收入13.25亿元,增长55.8% 

    

江干区面积210平方千米,辖5个镇、5个街道,有39个行政村、63个社区,户籍人口38.03万人。按照“推进城市化、建设中心区、发展新江干”的总体要求,认真实施“优先发展都市型服务业、集聚发展都市型工业、调整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战略。着力整合提升市场品位,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被评为省十大商业特色街之一,艮山东路名车长廊发展势头迅猛。发挥经济园区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规模企业不断壮大,西子联合控股、万事利、祐康跻身省“五个一批”企业行列。深化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基地建设,稳步调整都市型农业结构。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0.13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 %;财政总收入10.58亿元,增长17.9%

    

拱墅区总面积88平方千米,辖4个镇、6个街道,有64个社区,户籍人口29.27万人。全面实施“开放兴区、环境立区、商贸富区、工业强区”四大战略,着力打造“汽车拱墅、物流拱墅、居住拱墅、文化拱墅”四大品牌,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以汽车销售、现代物流、商贸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势强劲。工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科技经济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杭州河合电器有限公司、杭州万谷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天马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大力发展蔬菜、花木、环保高效养殖业等都市型效益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6;财政总收入 8.33 亿元,增长31.5%。

   西  

西湖区总面积263平方千米,辖5个镇、2个乡、7个街道,有104个社区、7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3.03万人。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基本建成西湖龙井茶、花卉苗木、水产、蔬菜等标准化基地,建立了双流农庄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IT、机械及交通设备制造、电子通讯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梯次集群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2.77亿元,增长106.37%。转塘等3大城镇改造步伐加快,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启动。文三路电子信息特色街区开街,成为全省十大特色街和全国首个授牌的国家信息服务业示范园。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财政总收入15.13亿元,增长30.2% 

区(滨 江) 

高新(滨江)区总面积73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有7个社区、28行政村,户籍人口12.50万人。高新(滨江)区由江北区块、江南区块和下沙区块组成,是浙江省最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形成现代通讯设备制造、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建筑建材、机械五金、精细化工等传统骨干产业。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先后成为国家级的产业基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重点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被评为全国留学归国人员先进单位。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技工贸总收入530亿,比上年增长37.7%;财政总收入24.8亿元,比上年增长67.3%。杭州高新区被科技部评为“先进国家高新区”。 

    

萧山区地处钱塘江南岸,总面积1163平方千米,辖22个镇、4个街道,人口115.7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化纤纺织、机械汽配、服装羽绒、钢构网架、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优势明显,拥有万向集团、传化集团等知名企业。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4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财政总收入达到43.68亿元,增长31.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在全省、区、县(市)中保持领先。投资环境不断改善,2003年被台湾机电电子同业公会评为大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城区)”第一名。 

    

余杭区面积1222平方千米,辖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户籍人口80.12万人。全区以高新农业示范中心为龙头,以农业特色园区、休闲观光园区为龙身,大力发展绿色、安全、无公害和品牌农产品,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已有20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以临平工业区为龙头,区域性城镇园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较快,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建材、医药化工、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财政总收入23.2亿元,增长34.9%。

    

桐庐县面积1780平方千米,辖11个乡、12个镇,户籍人口39.37万人。富春江、分水江穿境而过,境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坚持“工业立县、环境强县”方针,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战略重点,大力开展生态县建设,培育环保型工业、绿色农业和生态休闲度假居住业,打造“山水福地,人居佳境”。形成了针织、制笔等工业块状特色经济,“雪水云绿”茶叶、蜜梨、肉兔等农业主导产业,以及山水风光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相映生辉的旅游业。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财政总收入7.38亿元,增长34.1%,接待国内游客201万人次。

        

淳安县地处杭州西部,距今有1800年的历史,素有“锦山秀水、文献名邦”之称,面积4452平方公里,辖12个镇、18个乡,户籍人口45.14万人。闻名遐迩的千岛湖横亘县境腹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内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旅游区。通过深入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兴县、旅游转型、都市农业和城镇化”五大战略,“着力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养生居住天堂、中国水业基地、江南山水名城”四块品牌。建设以都市农业为主导的茶叶、蚕桑、中药材、干水果、水产等十大农业基地,是“中国有机鱼之乡”和“中国山核桃之乡”。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水业及食品饮料业、丝绸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基本格局。旅游业逐步形成了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相互动、水陆空相兼容的发展格局。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4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财政总收入3.1亿元;接待中外游客400万人次。

    

建德市总面积2364平方公里,辖12个镇、11个乡、3个街道,户籍人口51.2万人。效益农业发展强劲,形成了柑桔、草莓、水产、板栗、笋竹、畜禽、茶叶等六大支柱产业和莲子、香榧、薄壳山核桃、花卉苗木、瓜菜、蚕桑、西红花等七大特色产业,是浙江省最大的产业化禽蛋产地和大棚草莓生产示范基地。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医药化工、建材水泥、冶金加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轻工机械、五金工具、食品饮料八大行业。浙江新安化工集团、国际香料香精(杭州)有限公司、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日益壮大。海螺水泥、三狮水泥、红狮水泥、杭钢特种钢、兽王皮衣、万事利等企业纷纷落户。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财政总收入7.2亿元,增长27.3%;接待中外旅游181万人次。 

    

富阳山青水秀,景色绮丽,素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美誉。总面积1808平方千米,辖15个镇、6个乡、4个街道,户籍人口62.4万人。农业形成了粮食、竹笋、果蔬、水产、畜禽、茶叶、蚕桑、花卉盆景等八大主导产业。工业形成了以造纸、通讯器材为龙头,以电子、轻纺、生物化工、新型建材、机械为骨干的行业体系。造纸工业区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授予“中国白板纸基地”称号;富阳是浙江省最大的通讯器材生产基地,富阳“浙江光谷”初具雏形。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龙门古镇等众多旅游休闲胜地。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财政总收入17.72亿元,增长28.8%

    

临安市总面积3124千米,下辖15个镇、7个乡、4个街道,户籍人口51.73万人。临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生态示范市”和全国唯一的“世界示范林网络成员”,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竹子之乡”和“山核桃之乡”,是吴越文化发祥地。近年来,该市依托农副产品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山核桃、竹笋两个主导产业。目前,工业形成以电缆、电子、纺织、医药、农特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布局,涌现了一批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临安矿产资源丰富,昌化鸡血石更是驰名中外。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1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财政总收入8.15亿元,增长30.3%;接待中外游客243万人次。   

来源:www.investhz.gov.cn

 

责任编辑: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热点专题
  更多
·遇见美好江苏·寻星紫金之巅
·“我在天津过大年”原创短视
·两岸新媒体人云南行:感受七
·2020“听多彩之声 说魅
·第五届两岸网络媒体走进海南
·掌上蜀show第二季--两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联
·2019两岸网络媒体人“感
·2019台湾记者三晋行——
各地招商
  更多
·世界制造业大会暨国际徽商大会推
·广东省(高要)粤台合作实验区
·荆州招商
·中冶 商务园项目
·于都县建材商贸城建设项目简介
·年产10万吨琥珀酸项目
·江苏省兴化经济开发区简介
·"桔城、茶乡"富饶湖南石门
·"潇湘形胜、楚天福地"郴州
·辽宁丹东享沿边沿海双优势
各地资讯
   
[陕西] 文化旅游产业成西安具有
[山东] 五分钟穿越黄河"万里黄河
[辽宁] 工业互联网大会沈阳召开
[浙江] 全国首部快递业法规 浙
[山东] "硬核科技"山东多彩活动
[山西] 近百专家学者山西共论世
[辽宁] 辽宁"共和国工业长子"数
[天津] 三地一家亲京津冀共绘自
[浙江] 国庆假期怎么嗨?宁波出
[江苏] “田园一号”10月发射
旅游频道
  更多
地方站点
  更多
  图片看中国   更多
  各地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情牵两岸
图片看中国 | 各地新闻 | 各地热点 | 各地招商 | 热点专题 | 海峡随笔 | 台胞在大陆 | 台企巡礼 | 开发园区 | 政策法规 | 商务资讯
美景 | 美食 | 文化 | 旅游 | 民俗 | 特产 | 博文 |办事指南 | 台办机构设置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