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优势;   铁岭区域位置优越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积极推进沈铁工业走廊和凡河新城区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和谐铁岭,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双20”的奋斗目标,铁岭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农业
全市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增长。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51.2亿元,可比价增长7.8%。粮食总产量达361.5万吨,比上年增加15.0万吨,增长4.3%。其中,水稻产量58.4万吨。增长O.8%;玉米产量276.5万吨,增长4.O%;大豆产量10.7万吨,增长57.4%。油料产量19.2万吨,比上年增长35.2%;蔬菜产量313.2万吨,比上年增长15.8%。“四个一百万亩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保护地蔬菜、优质水稻、花、生和榛子林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8万亩、90万亩、80.3万亩和82万亩(保护地蔬菜、优质水稻和榛子林面积是业务部门数据)。
全市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年植树(含四旁植树)331万株,完成造林面积2979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4000公顷,三北防护林66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3.5%。实现林业产值8.5亿元,可比价增长4.3%。
畜牧业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年牛出栏72.7万头,羊出栏51.2万只,猪出栏293.0万头,家禽出栏701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8.3%、15.8%、28.1%和33.1%。全年肉类总产量77.8万吨,比上年增长106.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8.9万吨,增长75.3%。禽蛋产量12.0万吨,增长30.4%;牛奶产量15.2万吨,增长11.8%。实现畜牧业产值127.1亿元,可比价增长5.5%。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76万吨,比上年增长16.1%。水产品养殖面积(合清河水库、柴河水库)9985公顷。实现渔业产值2.1亿元,可比价增长5.9%。
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全市机耕面积700万亩,机播面积608.9万亩,机收面积达53.8万亩。
(二)工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25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4%,工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47.8%。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实现工业增加值25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增幅列全省首位。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1亿元,增长24.0%;非公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9.6亿元,增长57.2%。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9.2亿元,增长52.9%;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4.5亿元,增长51.0%。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89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5%。产品销售率为97.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在销售产值中,轻工业完成263.5亿元,增长52.4%:重工业完成630.7亿元,增长51.1%。
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沈铁工业走廊建设为标志的工业化园区进程积极向前推进,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18个重点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已达56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45.2%;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4.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9%;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利税总额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7.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原煤产量2188.2万吨,比上年下降1.4%;发电量147.5亿千瓦小时,下降5.6%;配混合饲料36.9万吨,增长59.2%;水泥398.5万吨,增长35.5%;啤酒62460干升,增长5.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原煤产量2289.5万吨,比上年增长5.6%;发电量126.4亿千瓦小时,下降14.4%;配混合饲料52.6万吨,增长7.7%;生铁22万吨,增长23.2%:啤酒59900千升,下降4.1%;钢材18.2万吨,增长28.7%。
(三)繁荣兴旺的国内外贸易及旅游
国内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8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实现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63.3亿元,增长29.7%;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5.3亿元,增长28.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增幅列全省首位,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0.7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O%和37.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29.0亿元,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现13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6%和20.6%。
实际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新签项目19个,比上年下降47.2%;合同外资额374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实际利用外资12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9%。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66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进口完成149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8.8%;出口完成152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O%。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3054人次,比上年增长27.O%;旅游外汇收入17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0%;国内旅游收入45.3亿元,比上年增长52.3%;旅游总收入达到46.4亿元,比上年增长50.6%。
(四)快捷发展的交通、邮政和电信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完成5216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62570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8.4%;旅客运输量3912万人,比上年增长3.9%;客运周转量14885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6%。
2008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公路1797条,计10087.6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国家级公路3条,计229.3公里,占总里程的2.3%;省级公路7条,计662.8公里,占总里程的6.6%;县级公路35条,计1088.9公里,占总里程的10.8%;乡级公路379条,计3309.3公里,占总里程的32.8%;村级公路1372条,计4739.3公里。占总里程的47.O%;专用公路5条,计58.0公里,占总里程的O.6%。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8.4公里(含高速公路181公里)。在各级公路里程中,等级公路达8166.0公里,占总里程的81.0%;黑色路面里程4298.6公里,占总里程的42.6%;晴雨通车里程10087.6公里,占总里程的100%;绿化里程4083.1公里,占宜林里程的41.5%。全市1176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305.7万件,下降16.1%;特快专递35.7万件,增长4.1%;邮政储蓄平均余额完成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集邮邮票完成108.O万枚,比上年下降9.5%。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135462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8.2万户,比上年减少0.7万户,下降1.0%;移动电话用户达168万户(与上年口径有所不同),比上年增加83万户,增长97.6%。年末宽带用户数达11.7万户,比上年增加3.3万户,增长39.3%。
(五)发达的科技与教育
教育年活动取得新成果。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资助教款960万元,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校舍维修改造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改造D级危房面积,3.2万平方米。选派332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6%;初中适龄入口入学率为99.6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9.15%;普通高中在校生42167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民办高中在校生1869人,下降8.97%;普通中专在校生8790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在校生11250人;普通高等院校(含五年制中专)招收学生数4969人,在校生达12015人;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802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在校生37人;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30万人。
科技事业成绩显著,科教兴市意识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市拥有市级科研机构8个,从事科研活动243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课题项目60项。全市已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9家,本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到2008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实现107.1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3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9%和55.6%。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项,成交额280万元;受理专利申请546项,比上年增加154项,增长39.3%。其中发明专利达141件,比上年增加20项,增长16.5%。
(六)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2008年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化站89个,博物馆2个(含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个。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面积23434平方米,藏书57万册;接待读者20万人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36次,参加人员达0.5万人次。
成功举办了铁岭市第三届“商业银行杯”小戏、小品、二人转大赛和第三届城乡文化广场活动大赛,提升了我市专业、业余艺术团体表演水平,丰富和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铁岭县剧团创作排演的秧歌戏《闹新城》在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艺调演中获得金奖。铁岭工笔画研究院在“迎奥运”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展和全国“和谐家园”工笔画展中。取得了5金的优异成绩。成功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铁岭画展,彰显了铁岭工笔画、手指画的魅力。与上海电影集团、上海宝路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摄制了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电影《喜临门》,扩大了铁岭对外知名度。召开了纪念银冈书院建院350周年暨银冈书院第二届研讨会,为银冈书院申报国保单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原八棵树古城子山城等7处文保单位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提高了我市文物保护等级。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开办铁岭大戏院,成为我市民营演艺业的排头兵。
2008年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2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31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3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13小时12分。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2%;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0%。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109个,其中:个体诊所867个,县以上医院26个。医疗床位780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1635人,其中:执业医师4155人,执业助理医师1100人,注册护士3641人,其他技术人员2739人。年末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3个,专业技术人员717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234人;乡镇卫生院89个。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08年我市全民健身活动月期间,我市共开展市级万人以上大型活动1次,百人以上活动50余次;县区级干人以上大型活动7次,百人以上活动200余次,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达210万人次,群众的健身热情更加高涨,喜迎奥运的意识更加强烈。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8月10日,在北京奥运会好射箭团体赛决赛中,我市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郭丹同队友张娟娟、陈玲团结合作,顽强拼搏,获得银牌。在参加省级的各项比赛中,共取得了13枚金牌,23枚银牌,25枚铜牌。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9400万元,增长71.9%,创我市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