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历史变迁
·民族构成
·交通运输
·工业农业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市花市树
·经济实力
·科学教育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辽宁(丹东)环保产业园区
·东港经济开发区简介
·大孤山经济区概况
·前阳经济开发区简介
·丹东市招商项目
·东港市招商项目
·凤城市招商项目
·宽甸县招商项目
·振安区招商项目
·振兴区招商项目
·元宝区招商项目
·临港产业园区招商项目
·前阳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
·东港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
·大孤山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
·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振
·振兴区扶持园区建设优惠政策
·东港市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暂行规
中国丹东 | 丹东新闻网 | 丹东旅游网
丹东金农网 | 华夏经纬网 | 中国台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市简介
凤城市概况
2011-04-01 13:41:09     华夏经纬网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为省辖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51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近59万人,全市共有满、汉、蒙、回、朝等24个民族,满族人口占75.1%。全市辖3个经济管理区、18个镇,201个行政村。近年来,凤城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绒山羊生产基地、板栗生产基地、国家粮食自给工程建设市、国家对外开放县(市)。  

    地理位置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东经123°32′-124°32′、北纬40°02′-41°06′。北邻本溪满族自治县,南与丹东市振安区和东港市接壤,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西与辽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毗连。南距丹东市区60千米,北距沈阳217千米。

    自然资源  

    凤城的自然概貌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市耕地总面积93万亩,人均耕地1.6亩;林地6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2.7﹪,居全省县(市)级第二位,森林覆盖率71.2﹪。境内有爱河、大洋河、草河等大小河流270多条。水资源总量33.64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5831立方米,占辽宁省地表水资源的5.5﹪。可利用水总量20.9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16亿立方米,地下水1.74亿立方米。水质为纯碳酸钙优质饮用水,是酿造业和轻工业理想用水。地下水热已发现5处,其中东汤温泉最高水温达78度,水中含有28种元素,对关节炎、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凤城境内山多林密,野生资源繁多,拥有高等植物81科404属998种(其中野生果就有13科20属52种)、哺乳动物14科28种、鸟类39科162种。有人参、细辛、天麻、龙胆草等中药材620种;木耳、榛蘑等食用菌几十种;蕨菜、大叶芹、刺龙芽数十种野菜和板栗、核桃等干鲜果,有天女木兰、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煤、铁、金、铜、硼等金属、非金属矿藏59种,其中之一砂金和脉金储量较大,分布面广,开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9年被列为全国黄金生产重点产区之一,2010年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初步探明蕴藏金资源量20.5吨,属于大型金矿;硼矿储量占全国固体硼矿总储量的63﹪,刘家河翁泉沟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红柱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丹东绿”“凤凰绿”等大理石产品被东南亚国家誉为“理石之冠”(毛主席纪念堂的部分装饰就选用了“丹东绿”大理石)。花岗岩板材有十多个品种,已打入国际市场。

    行政区划

  凤城市辖3个街道、18个镇:凤凰城街道、凤山街道、草河街道、宝山镇、白旗镇、沙里寨镇、红旗镇、蓝旗镇、边门镇、大堡蒙古族乡、东汤镇、石城镇、大兴镇、爱阳镇、赛马镇、弟兄山镇、鸡冠山镇、刘家河镇、通远堡镇、四门子镇、青城子镇。凤城隶属丹东市。

    旅游资源

    凤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凤城市境内凤城境内山岳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茂,历史遗迹与名山殊景共存,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山,,以“雄险幽奇秀”闻名海内外,具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庐山之幽静,黄山之奇观,峨眉之秀美”。史料记载,晋朝时凤凰山即成为旅游之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大梨树村的万亩果园和占地近千亩的影视城分占国内鳌头;省级森林公园蒲石河景区以古朴神秘的原始森林和艳丽火爆的枫叶闻名遐迩;市级风景区鸡冠山被专家称为“中华奇境,北方的桂林”;玉龙湖景区水面宽阔,鱼鲜味美;东汤圣泉度假村温泉水温高达78度,在辽宁省地热资源中水温最高,富含28种微量元素对多种疾病具有神奇疗效;赛马溶洞群、爱河鸽子洞。有1600多年历史的高句丽古城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境内已发现旧时器时代晚期至近现代文化遗址、遗迹点329处。

    交通状况

  凤城市交通发达便捷。境内有沈丹铁路、凤上铁路、沈丹公路、沈丹高速公路贯穿。铁路总长195公里,有大小停车站23个;公路干线11条,总长1258公里,与各镇区联络成网。凤城距丹东机场78公里,距丹东港63公里,距浪头港70公里,距大东港90公里

    城市历史

  长白山绵亘至黄海北岸,突兀一山,即凤凰山。山下有城,名曰凤城。凤城历史远久,早在 2 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今通远堡镇发现有人类生活痕迹的山洞),出土文物清清楚楚地记录、见证了这些历史,古城遗址、文物考证之全,在东北地区罕见。公元前 128 年(汉武帝元朝元年)设武次县,隶属辽东郡管辖。武次城位于大堡蒙古族镇大堡村北山村民组古城址处(一说位于凤山管理区利民村刘家堡子古城址处)。公元 9 年(王莽建国元年)王莽改武次县为桓次县。公元 404 年(东晋安帝元兴三年)中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高句丽割据辽东,设乌城(又作居城)州。乌城建在凤凰山上,即凤凰山山城。辽朝设立龙原府、龙原县,府、县同驻龙原城(凤城古城址)。龙原府辖盐州、穆州、贺州 3 州和龙原县、会农县。 1011 年,辽圣宗到龙原城视察,以“其城要害”,撤销龙原府、龙原县,设立开州、开远县,州、县同驻开远城(凤城古城址)。 1014 年,辽圣宗把双州、韩州 1000 多户迁到开州,撤销开州,设立开封府,开封府辖开远县。 1018 年开封府更名开州。明朝属定辽都卫(驻辽阳)管辖,后明朝将定辽右卫从辽阳迁于凤凰堡。1644 年,(清世祖顺治元年)设凤凰城城守官(正三品,军政合一机构,相当于市地级建制),辖地面积 2.9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 万人。 1687 年(清圣祖康熙 26 年)设凤凰城城守尉,辖黄、白、红、蓝 8 个旗署,隶属奉天将军。 1876 年(清德宗光绪 2 年)设立凤凰直隶厅,辖岫岩州、安东县、宽甸县。 1877 年(光绪 3 年),于凤凰城设立分巡奉天东边兵备道(简称东边道),管辖凤凰直隶厅、兴京厅、岫岩州、安东县、宽甸县、通化县、桓仁县2厅1州4县。1914 年(民国 3 年)统一全国县名,因与湖南省凤凰县同名,中华民国政府批准改为凤城县。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城县,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1994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设立凤城市。

    城市教育

  凤城地区儒学教育始于 10 世纪辽朝,设私塾馆,金、元、明、清各朝沿袭。 1687年清朝拨派关内满洲、蒙古、汉军旗到凤凰城驻防,设私塾馆十几处教授八旗子弟,私塾兴起。1780 年李文德考中举人,为凤城有记载以来第一位举子, 1853 年姜佳 · 庆文考中进士,为凤城有记载以来第一位进士。1876 年东边兵备道员陈本植集资在凤城建文庙祭祀孔子推动儒学教育。 1877 年建启凤书院为地方科举预备场所,接收安东、宽甸等地童生入学。至 1895 年凤城儒学教育体系趋于完善,有书院一处,私塾馆 200 处,童生四五千人。 1780—1897年凤城地区考中进士 3 人,举人 23 人。 1914 年奉天省筹建省立第一师范(五年制本科),原定校址在安东,经凤城士绅建议并出址、出资设在凤城,为东北地区首所本科学校。民国之初,凤城办学成绩卓著,获大总统“嘉禾”奖章。凤城一中前身是启凤书院,至今已有133年历史。恢复高考以来,多次获辽宁省、丹东市高考文理科状元,有70来人考入清华北大。1951 年校长王奉璋因治学和抗美援朝有功,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1962 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82 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2003 年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中。 1964 年郭沫若为学校题写校匾。这所高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东方红小学创办于 1908 年,以“小学作文循序训练”成果名闻全国。该校校长包全杰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文艺创作佳作不断,有全国著名小说家、诗人、画家、曲艺作家于德才、林和平、王金力、方明贵、孙秀华、孙世伟、陈学良等,满族舞蹈创作、表演多次荣获国家大奖。

    城市体育

  凤城市是体育强市, 1953 年县田径队获辽宁省运动会团队第一名,男篮获第 2 名, 50 年代末期到 60 年代中期凤城体育比赛成绩名列辽宁省和丹东市前茅, 1976 年 6 月国家体委在凤城召开北方 13 个省、市、自治区学校体育现场会, 1979 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体育全面发展和提高,群众体育普及,运动成绩迅速提高, 1991 年经国家体委认定达到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挖掘整理满族体育项目 6 个,其中珍珠球列为全国满族体育比赛项目,珍珠球女队获全国第一名。是辽宁篮球之乡,东方红小学男篮获全国冠军。于文革创亚洲铁饼纪录,王丽萍获 26 届奥运会竞走冠军,唐宾获北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冠军。

    传说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凤凰降于京城,故称丹凤城。后称京都为凤城。

    历史事件

  新开岭战役: 1946 年 10 月,东北民主联军第 4 纵队在新开岭,爱阳边门一线全歼国民党号称千里驹的第 25 师,在东北战场上首创集中优势兵力全歼国民党一个整师的范例,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通会嘉奖,为著名的“新开岭战役”据此在凤又拍摄电影《逆风千里》。

  大车背惨案

    大车背(今刘家河镇西沟村境内)位于鸡冠山火车站以北小家崖隧道4公里处。1934年秋季的一个傍晚,由鸡冠山车站赂北开出一辆装甲车,拽着一节闷罐车在大车背停下。闷罐车里有30多人,都用铁丝捆绑着。日军端着刺刀将这些人推下车,逼进附近的树林里,被捆绑在树干上。然后,围着白天已经挖好的大坑吃喝玩乐,一个个喝得醉熏熏的。这时,日军队长下令排队,每人对准一个被绑着的中国人进行刺钉,30多个中国人就这样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当这些人被推下火车时,他们看出日军要对他们下毒手,便大声怒斥侵略者的可耻行径和卑鄙伎俩,喊和叫骂声惊动了附近一个外号叫大老谭的农民,他躲进草丛中,亲眼看到了发生的这一切。 1964年凤城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刘家河公社根据上述线索从大坑里挖出30多具尸骨,还发现两枚名章,一枚字迹还清楚,叫李宝日;另一枚已经腐烂,只能认出一个孙字。

    民国将军县:曾有12位凤城籍人士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将军

    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境内目前掌握的历史各时期文化遗址共有500余处,其中列为各级重点保护单位的有26处。

  国家级一处 :凤凰山山城 (凤凰山山城位于凤城市东南约3.5千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的东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在唐朝前称为乌骨山,因此乌骨城因山借名而来。西汉末年,我国东北高句丽民族建立了了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权,并陆续在其周边地区修筑了许多易守难攻的高山城隘,乌骨城就是其中之一。站在凤凰山最高峰攒云峰鸟瞰乌骨城,可见此城中心低洼,四周高峭,呈一巨大盆地状。如果站在北门向里望,就会发现整个乌骨城像一个不规则的簸箕形,三面被突兀的山峰和陡峭的岩脊围起。北门由人工石块堆积夹道而成。攒云峰和东大顶子峰东西相对,从而使乌骨城更加险峻、坚固。山城随山就势而建,由城门、城墙、天然屏障和附属设施等组成,计有86段人工城墙和87段天然屏障,周长约16公里,占地约10多平方公里,是地处鸭绿江右岸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2007年7月1日~12月10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丹东凤城市文物管理所对辽宁省大遗址保护工程项目之一的凤凰山山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新的收获。城外调查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共发现高句丽时期墓葬183座,分别分布在南门外东西两侧的向阳坡地和山冈上,以东区域调查面积约1.5平方公里,发现墓葬34座,以西区域调查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发现墓葬149座,分布较为集中。墓葬多为立石筑墓室,顶部盖有石板或较为平整的石头。瞭望台遗址与2006年统一编号为2号,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该遗址位于凤凰山山城南门内西侧的山包上,东南距南门约200米,南距南门西侧城墙内壁约20米,由护台、台阶和主体高台三部分组成。护台平面近正方形,宽约14.5米,楔形石砌筑四边极为规整,台面从中心向四周成坡状,铺有平整石块,其上有大量倒塌的瓦砾堆积。台阶位于瞭望台主体高台西壁中部的护台上,系石块贴筑,残存四层,宽约1.75米,底长约2.2米。主体高台呈四棱柱体,残高约1.3米,边长近正方形,底部宽约8.35米,上部宽约7.4米。楔形石砌筑四壁,逐层收分而成,中间填充砂土和少量石块,顶部尚保存有平铺的部分规整块石。此外,在高台顶部北壁和西壁边缘的楔形石上,发现有人工凿成的直线石槽,推测应为当时台顶建筑底部痕迹。另外,在瞭望台四周散落有大量的板瓦、筒瓦及瓦当等建筑倒塌堆积。板瓦多为红色和红褐色,正面多饰粗绳纹,内面多为布纹,规格长35厘米,宽约25厘米。筒瓦多为泥质红陶,素面,无纹饰。瓦当均为泥质,饰六瓣莲花纹,当面直径约15厘米,当厚5厘米。依据陶色和当面装饰图案不同,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灰陶,当心是一突起的乳钉,其外有凸弦纹一周,边轮内也有凸弦纹一周,当面莲花瓣之间为棱线界格,界格两侧各有一小乳钉;另一种是红陶,当心乳钉与其外和边轮内凸弦纹一周与第一种相同,当面莲花瓣之间为对应三组不同蔓草图案组成的界格。该瞭望台位于南门内西侧制高点上,视野极其开阔,城外南部平原谷地尽收眼底,城内与北门内西侧1号瞭望台遥相对望并俯视全城,堪为瞭望的绝佳场所。此外,在山城城内北部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发现大型建筑遗址一处,出土各类文物约200多件 .历史上,乌骨城在军事方面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辽宁史迹资料》记载:公元612年,隋军东征,宇文述、薛世雄、于仲文等大将都曾率兵到过这座山城。唐总章元年,乌骨城被唐军收复,从而为最后唐军平定辽东奠定了基础。今天,乌骨城作为历史遗迹,依然矗立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颠。其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传说,使我们在参观鉴赏之余依然会感到它是那样的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连篇。) 来源 中国文物报 2008.2.15 (5)

  省 级 三处:刘家堡西汉遗址(武茨县遗址位于凤山区大梨树村刘家堡。1982年文物普查时初步考查确定此城系土筑城,座北朝南,西墙基可略看出长100m土垅,为方城,边长400m,总面积16万m2,是一座大型城池。1995年10月对其进行挖掘,发现3处西汉建筑房址、翁棺墓葬、城基沟壕石墙、步道等遗址,出土大量战国晚期和西汉遗物。辽宁省考古专家认为刘家堡西汉城址是西汉辽东郡武茨县城及东部都尉治所。)来源 安全信息科 作者: 雪松

  东山大石盖墓(位于凤城县东北9公里草河乡管家村。座落于海拨589.4米的老黑山南端的1条呈带形的山坡和台地上。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葬分布在山坡顶部10座,坡下台地上15座。大石盖墓有的露出地面,有的在地下。墓葬石板封顶,墓室石板垒砌,墓向统一,头向东北20度。墓室长2米,宽0.5米,深0.3—0.4米。随葬品放置有规律,陶器放在头部的右侧,石器放在右脚下侧。该墓群1983年 5月由凤城县文化局考古工作者崔玉宽发现并试掘。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泥质夹细砂含云母的陶罐。陶器内壁黑褐色,外部红褐色或黑褐色。1989年,由省考古研究所许玉林主持,组成省、市、县联合发掘组,认定此墓群是青铜时期墓葬,这一发现,为研究丹东地区青铜文化、墓葬类型、习俗等提供了新的有价值资料。)

  魁星楼、孔庙牌坊(清 位于凤城一中校园东南角,是清朝凤城文庙,文昌宫,启凤书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1877年始建,笠年竣工。八角形重檐,宝顶木结构,榫卯双层建筑,上盖琉璃瓦,分台基,木架,楼顶3部分。全阁高17。92m,两楼间有旋木梯相同。二楼上原有1尊青面,红发,长髯,左手执墨,右手握笔,做金鸡独立状的魁星楼塑像。直到建国初,魁星楼一直是凤城镇内最高建筑。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