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历史变迁
·民族构成
·交通运输
·工业农业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市花市树
·经济实力
·科学教育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辽宁(丹东)环保产业园区
·东港经济开发区简介
·大孤山经济区概况
·前阳经济开发区简介
·丹东市招商项目
·东港市招商项目
·凤城市招商项目
·宽甸县招商项目
·振安区招商项目
·振兴区招商项目
·元宝区招商项目
·临港产业园区招商项目
·前阳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
·东港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
·大孤山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
·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振
·振兴区扶持园区建设优惠政策
·东港市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暂行规
中国丹东 | 丹东新闻网 | 丹东旅游网
丹东金农网 | 华夏经纬网 | 中国台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市简介
宽甸满族自治县概况
2011-04-01 13:38:53     华夏经纬网

    宽甸满族自治县隶属丹东市,地处鸭绿江畔,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北与吉林省集安接壤,西接凤城,北邻桓仁,西北与本溪毗邻,西南与丹东相连,县域面积6193.7平方公里,共辖22个乡镇,179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居住着满、汉、朝鲜、蒙古、回等27个民族,总人口44万人,其中满族24.8万人,占总人口的56%,是辽宁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边境县,拥有矿产、林业、水力、旅游等众多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宽甸位处长白山余脉千山山系,地貌多变,地形复杂,全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可概括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地貌特征。

    气候特点

  宽甸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摄氏6.5度,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

    水文状况

  宽甸水资源充沛,境内河川纵横,溪流密布,有大小河流548条,水系总长2798公里,统属鸭绿江水系。其中闻名中外的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天然界河,流经宽甸县8个乡镇。人均占有淡水量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0倍。

    自然资源

  宽甸境内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57余种,

    已开采利用的有28种,其中硼储量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 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硼之乡”。宽甸林产资源丰富,有森林面积741万亩,木材蓄积量变244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均居辽宁省前列。宽甸水能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全县有大小河流548条,水资源总量38.26亿立方米,建成水丰、太平哨、太平湾三座国家大中型发电站,共有大中小型水电站32座。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投资45.16亿元的蒲石河抽水蓄能调峰电站主体工程基本竣工,第一台机组2011年上半年蓄水发电。宽甸水域广阔,水面积57万亩,其中可渔面积42.4万亩,占全省的20%,是省人均占有量的20倍。现有70多种鱼类、资源量在1万吨以上,宽甸特产“池沼公鱼”远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宽甸特产资源闻名遐迩,池沼公鱼、鸭绿江鲤鱼、细鳞鱼、石柱参、燕红桃、林蛙、食用菌、松茸等特产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远销各地。宽甸又是辽宁少有的天然中草药库,药用植物种类约占东北地区的70%,以“国之瑰宝,东北一绝”而驰名天下的柱参,可与山参媲美。中国林蛙药用价值极高,宽甸现有林蛙养殖点2000余处,保护野生种蛙4亿只以上。宽甸的细辛、龙丹草、淫草藿等名贵中草药材年采集量可达千吨以上。宽甸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处(鸭绿江、青山沟),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处(天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白石砬子);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天华山、黄椅山、花脖山、虎山长城和待开发景区多处。景区规划面积310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50%,发展空间较大。

    地名由来

  宽甸之名源于宽甸子,始于渤海时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宜于耕种、狩猎而取其名。明时曾写作“宽佃”,后改为“宽奠”(堡)。取稳固内地与边疆联系,据膏腴,扼要害,边防永定之意。清光绪二年 (1876年)设“宽甸”县,名称迄今未变。“甸”、“佃”、“奠”都是一字音转,是根据自然地理特征而命名。

    建置沿革

  宽甸县在战国时期,是燕国辖地。

  秦(221年)属辽东郡。

  两汉、三国、西晋时期,在本境南端设西安平县,为西安平辖地。

  东晋的北燕以后(408年),辽东为高句丽割据。

  唐总章元年属安东都护府。

  渤海时期属西京鸭绿府桓州辖地。

  辽代属东京道开州管辖。

  金代为婆婆府辖境。

  元代属辽阳路婆速府巡检司管辖。

  明成化三年 (1467年)在宽甸境内修筑辽东东部边墙抵鸭绿江。

  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在这里设险山、宁东等堡。

  万历元年 (1573年)设宽奠“六堡”,并“由抚顺至清河南北皆遵约束”。

    文物古迹

  宽甸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是我国明长城东端起点。位于距丹东市20公里处,南临中朝界河鸭绿江,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

  距考古专家考证,虎山长城大约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上世纪90年代初,经罗哲文等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一发现使我国万里长城延长了1000多公里,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认定其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长城以虎山长城为起点,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最后抵甘肃嘉峪关。

  丹东的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对岸朝鲜的田地、房屋一览无余。虎山面积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峰火台。站在峰火台上环顾四周,朝鲜的义州城、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

  虎山环境优美,是早年安东八大名景之一,这里有长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个景点,是丹东城郊绝好的旅游胜地。

  虎山风景区作为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经过先后两期修复工程后,现已建成长城主体1200多延长米,新建了栈道、索桥、人工瀑布、中朝边境“一步跨”等诸多景点和配套基础设施。虎山附近有汉代城池西安平县遗址和中日、日俄古战场遗址。目前,丹东至虎山的水上游览线路即将开通,这里将建设民俗村、边贸市场、长城博物馆、美食街等。

  刚刚完工的虎山长城二期修复工程,国家和省市投了2170万,重修了虎山长城的标志性建筑过街楼和600延长米的长城主体、敌楼2座、独立烽台和明长城东端起点的第一台──邦山台,所有设计全部由长城学专家负责。景区内还有高句丽古城遗址,中朝界河“一步跨”等独特景观。对岸有朝鲜统军亭、薛礼庙等,是一览两国风光的最佳去处。

  长城博物馆是虎山长城二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继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之后全国第4座长城博物馆。该馆与全国其他类似博物馆不同,首次将表达长城的防御作用作为主题,展品主要是虎山长城遗址内挖掘出来的兵器、守城士兵使用的炉灶等出土文物及艺术品、大型景观画。博物馆面积为1300余平方米,分为楼上、楼下两部分,配有集声、光、电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景观画,馆内的文物复制、雕塑、图片等展品目前已基本完成。

    历史事件

    中日甲午虎山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3日,侵入朝鲜,迫令朝鲜国王请日军驱逐牙山清军,并先后攻掠清政府驻朝鲜总理公署,突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进犯驻守牙山的清军,发运了中日甲午战争。8月1日中方宣战,甲午战争的帷幕正式拉开。9月16日平壤陷落,17日日舰在黄海海面袭击清军北洋舰队,并掌握了黄海、渤海制海权,并由海陆两线直逼中国国门,虎视辽宁。与朝鲜隔江相望的宽甸虎山要塞,便成为敌攻我守的重要战场之一。

  9月,为加强鸭绿江防线,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受命率镇边军驰赴九连城与宋庆合作,联络各军,策划防御。

  10月10日、13日,宋庆和依克唐阿先后率军到达虎山一线,商讨了兵力配置。10月下旬集中在虎山附近鸭绿江右岸的清军兵力共达80营,2万3千人。防线以九连城为中心,左翼由依克唐阿指挥,分两个阵地:一为大安平河口、古楼子、大蒲石河一带,由倭恒额齐字练军马步6营1500人驻守;二为东阳河、苏甸及长甸河口一带,由依克唐阿自率镇边马步13营4000余人屯扎。另有聂士成所率芦榆军6营2000余人在虎山至栗子园一带听令。右翼至大东沟,亦调集重兵,修筑堡垒、炮台防守。

  宋庆率众将布防之后,日夜督饬各军赶修防御工事,在虎山至九连城、栗子园附近修筑大小堡垒40余处,垒高三四米,厚一米,十分坚固,日军炮弹难以贯通,垒外通一外壕,设置障碍。垒后高地置炮台20余座,控制江面。从兵力部署看,不可谓不厚;从构筑防御工事看,不可谓不坚。鸭绿江防线可谓重兵把守,工事坚固。

  10月20日,日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指挥第一军5万人为右翼,抵达虎山对岸朝鲜义州朝鲜义州扎寨。24日,清军前线统领宋庆深知日军进攻在即,亲率聂士成、宋德胜、马金叙登临虎山实地察看。宋庆传喻诸将,“有能守此险要者受上赏”。分统马金叙自甘奋勇,率4营千余名壮勇,载5寸口径钢炮2门,据山防守,扼控江面,慎防日军偷渡。同时,宋庆又派总兵聂士成率所部驻扎栗子园,为策应援助之军,与马部形成犄角之势,上下呼应。

  10月24日,日军第五师团野津道贯先派一部分兵力攻安平河口,此兴趣声东击西,迷惑并牵制清军,其进攻实力却在夺取虎山一线。双方隔江展开炮战,战斗进行一小时后,清军调来马队一营,向登岸日军发起冲锋,欲将其赶下江去,但因伤亡过重而失败。日军蜂拥过江;倭恒额率残部退至安平沟,清军所设鸭绿江防线,就这样被日军打开缺口,转而从左翼向虎山阵地推进。

  当佐藤联队涉水向安平河口进攻时,日军大队正竭力筹备架桥材料,准备当趁黑夜在义州与虎山之间的江上架设浮桥,以图迅速进攻清军阵地。

  九连城与义州之间的江中,由于泥沙冲积而形成沙州,将江水劈成三股支流,两侧支流宽约60米,水流较浅,人可徒涉,惟中流宽50米,江水湍急,最深处达3米以上,称“中江”。在中江两侧横一南北狭长的沙州,称“中州台”,往有少数民家并设有九连城警征局管理所,管理江上输出输入贸易。日军决定在中江北面有利地形架设浮桥渡兵。一夜之间,日军在虎山对面的中江江流和东侧的支流上,架起两座浮桥,而清军却毫无察觉。

  日军浮桥架成后,又派第五旅团长大迫尚敏率一部兵力为右翼,当日凌晨4时由桥上渡江与先期渡江的日军向右迂回,抢占虎山东方高地;另派第三师团桂太郎,率师团本部于6时越过浮桥,从正面各虎山阵地发起进攻。日军炮兵也用12厘米加农炮,从朝鲜义州“统军亭”附近,隔江以排炮向虎山清军阵地猛烈轰击,枪炮齐鸣,震撼山谷,点头异常激烈。面对来势凶猛的日军,分统马金叙、聂士成镇定自若,指挥应战。战斗一打响,马金叙身先士卒,与日军冲杀格斗,奋勇抵抗。激战一小时,发快炮180余发,毙伤日军川琦大佐以下10余名。此外,因浮桥狭窄,抢渡日军挤掉江里淹死甚多。7时许,大迫尚敏指挥右翼日军,抢占了虎山东面高地,从背侧向清军发起进攻。清军腹背受敌,形势危急,宋庆派马玉坤、宋德胜率清军2000余人,渡瑷河前来增援,与马金叙部一起抵抗日军。这时在义州“统军亭”督战的山县有朋见清军派出援军,立即令第十旅团长立见尚文率队组成左路队渡过浮桥,在炮火掩护下,绕至虎山两侧,截击支援的清军。清军各炮台也用野炮还击,炮声轰驰,声震数十里,战斗更加激烈。

  日军截断宋庆援军后,马玉坤、宋德胜被迫向栗子园撤退。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马金叙和聂士成退守山下,顽强抗击从右翼及正面发起冲锋的日军。战斗中,马金叙受伤20余处,仍坚持裹伤奋战;但援兵不至,马金叙率残部数百人放弃虎山阵地,渡瑷河西撤。上午11时,日军占领虎山。

  日军占领虎山后,山县有朋将司令部移于虎山,策划进攻九连城。26日拂晓,桂太郎率第三师团进攻九连城背侧;野津道贯率第五师团由东北侧进攻。总攻发起后,先由大炮轰击,城内默然无声,日军派士兵攀越城墙侦察,方知清军早无踪影。日军垂手占据九连城。

  中日两军虎山之战伤亡惨重,据日方公布,日军死伤将卒105人。清军战场遗尸达500余具,清军各种武器及军用物资损失也极严重,其中大炮78门,步枪4400支。

  甲午宽甸大捷

  1891年(清光绪二十年)10月27日,集结在朝鲜昌城、朔州等郡的日军“连日出队,隔江牵制清军”、“不断分股沿江上窜,逼近长甸。”12月初,驻守长甸河口、苏甸、东阳河一带的依克唐阿镇边军,畏敌如虎,弃防逃跑,沿途大肆骚掠。

  驻守宽甸城内的“扑盗营”外委陈日晋见清军败北,率队移防长岭子村宝和长烧锅大院,白天卧榻吸食鸦片,夜间领“弟兄们”回城,“抢劫纵火十余处”,实同土匪。县知事刘继勋,外号“刘估堆”,贪生怕死,惊慌万状,于农历十月初七日将库银揣入私囊,乘兵荒马乱之机弃官逃跑。日军踏破我国门之后,分兵两路,西犯凤城、岫岩,北犯宽甸境内,亟肆抢掳,无恶不作,乡亲父老背井离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0月末,凤凰厅同知间樾守备佑善,安东知县荣禧由于城池失守受到革职处分。他们为免交邢部治罪,决心戴罪立功,怀揣大印到达宽甸、桓仁一带,在新任东边道张锡銮的鼓励和支持下,于长岭子村宝和长烧锅大院内筹办团练会,委本县举人姜焕章为帮办,办理全县团练事宜。这一保家卫国之举受到各乡会保的积极呼应,纷纷率众参加团练会,很快成立起数千人的抗日队伍,分别编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大团。仁字团蒋天福,义字团王容,礼字团肖明礼,智字团孟兆瑞,吕寿山为总团练长。

  东边道张锡銮也积极扩兵备战,仅一个月时间,招募定边军7个营,计2500余人,特约天津武备学堂学生商德正任总教练,谙练军事。同时,又从奉天运来毛瑟枪800支,加强装备。虎山失守后,日军妄图夺取宽甸县城;往北伸展侵略魔爪。宽甸民团早有所料,就在城南馨岭支起两尊台炮,埋下伏兵,待机阻击来犯日军。11月27日,约七八十名日军由长甸进犯宽甸城,当敌人行到馨岭山腰,全部进入射程时,蒋天福一声令下,民团居高临下,两尊台炮并发,排枪齐鸣,正中敌群,打得敌人焦头烂额,四处逃窜,退回永甸。这一仗打死日军10余名,首战告捷。此后,日军深知“老台杆”的厉害,这种炮不仅射程远,杀伤面积大,且钢沙子弹击中就烂,日军十分恐惧。

  11月29日,日军四五百人,由九连城出动,经三道沟、金厂、梨树园子,绕道再次进犯宽甸城,待到城南一撮毛附近又遭到楚文彦所率民团迎头痛击。此战从入夜一直打到黎明,日军被迫撤到甬子沟,经双岭子逃往凤城。这一仗日军遗尸7具,生擒日军头上广田甚吉,缴获驮马1匹,大米300余斤,长枪数支,子弹若干粒。

  12日初,日军改变进攻路线,由凤城经安宽公路进犯宽甸城。在大水沟附近被出城巡逻的民团首领蒋天福、李庆堂、杨士林、康秀峰所率千余名会勇乌黑,二三百名日军身临困境,犹如热锅蚂蚁,东躲西藏。民团高举战旗,击鼓鸣锣,杀声震耳,向敌人猛攻。日军且战且退,由大野猪石退到长岗陡坡,3次空转均被打退。最后因民团缺乏弹药,日军集中火力,借黑夜经葡萄架岭逃窜。此战打死日军10余名,缴获步枪20支,驮马2匹,大米200余斤。

  日军三次进犯宽甸,民团三战三捷。东边道尹张锡銮和宽甸民团首领蒋天福,预知日军一定会卷土重来,又把兵力重新作了布置,将定边军和民团撤出县城。12月中旬,日军果然从安东、凤城各抽调一部分兵力,约三四百人,向宽甸进犯,途中受到“信”字团练分充康秀峰、李庆堂部阻击,战斗约2小时,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民团被击散,20余名会通被俘。日军在县城大肆抢夺县衙物资,洗劫店铺,奸淫烧杀,无所不为。全城百姓久愤填膺,纷纷冒险出城,向定边军和民团通报消息,要求攻打县城,愿作内应。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2月25日,日军骚扰,在三道沟、葡萄架岭接连遭到定边军林营袭击,向县城败退。定边军和民团沿途尾追不放。日军于黄昏时刻退进县城,急将城门关闭,列队登上城墙观望,当时发现城西黄椅山和隋家堡子有民团在活动,而且兵力越来越多,便开始射击。此刻驻老道排、大川头一带的定边军吹起军号,日军闻声恐有伏兵。即刻占领南城墙和“点将台”制高点。这时林管带、蒋在福率部抢占了黄椅山,居高临下威逼日军。隐蔽城郊田野的民团一齐奋战,向日军发起猛攻,由东城门杀入城内。日军被迫由南门出城向丁家趟子逃窜,又遭到埋伏在东漏河的民团袭击。林营和民团尾追不入,一直追到二更时刻,不便再追,方收兵回城。日军被打得疲惫不堪,当夜逃到坦甸,在雪地里住了半宿,天刚亮逃奔苏甸。

  这次收复宽甸县城之战,军民同仇敌忾,打得非常勇猛,共打死日军六七十人,缴获军械甚多。为庆祝这场战斗取得的胜利,军民将日军首级割下挂在各城门示众。战后第二天,乡民还在地窖和草垛内活捉日军10余名,送交定边军处置。这次战斗影响威震海内外,振奋民族精神,掀起了辽东地区抗日和收复失地的高潮 ,史称“甲午宽甸大捷”。

    历史名人

    田锡忱

  田锡忱,字福恩,宽甸人。1929年,他从安东丹国医院毕业后,回宽甸创办亚新医院。九一八事变后,他关闭了医院,开始从事抗日救国的宣传鼓动工作。为支援抗日义勇军进行武装抗日,他多方串联,办起了专制炮药的火药厂。1936年11月,他因救国会事件被捕。后在他人的帮助下逃离虎口,辗转参加了东北抗联。在他担任抗联一军一师后方连指导员后,带领着100多人的后勤部队,救治伤病员,制做被服,筹集军粮。1939年2月,抗联主力北上转移,他奉命留下照顾不能撤走的重伤员。在掩护伤病员转移中壮烈牺牲。

    左子元

  左子元,原名左宝玺,1906年生于宽甸步达远。早年曾投身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脱离原部队与其兄一道举旗抗日,活动在吉林省柳河一带。1932年4月,他率部加入辽宁民众自卫军。1934年2月,他接受抗联联合各路抗日军共同抗日的主张,回到宽甸步达远,帮助抗联收编抗日武装。1935年6月,他领导的队伍被抗联一军收编为直属一二五支队,他任支队司令。1936年8月,又被升编为直属十一师。后在抗联的领导下,参加了智取宝兴厚等著名战役。1937年2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

    于万利

  于万利,1904年生于宽甸牛毛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率牛毛坞保甲队加入抗日义勇军,任大队长。后所部头目叛变投敌,于万利便将自己的队伍拉出抗日。当伪剿匪军前来清剿和劝降时,为保存实力,他虚意假降,借机索要武器弹药装备部队。之后,再次将部队拉出抗日。为此,日军将其亲属抓获并逼其投降,他坚决不降。日军遂将其亲属全部杀害。1935年8月,抗联将于部收编为一军直属独立旅,于万利任旅长。之后,他在抗联的领导下,参加了打双山子和伏击错草岭等著名战役。1938年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张雪轩

  张雪轩,字瑞龄,1907年生于宽甸县城西门外村。他在安东商科学校读书时,就曾参加声援“五卅"的反帝爱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受满洲省委派遣回到宽甸,开展军运和农运工作。通过他的工作,使驻牛毛坞保甲中队中队长杨甲山下定决心举旗抗日。后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张雪轩在这支队伍中秘密开展了建党工作。并于1932年10月,建立了党支部,这是党在丹东地区的抗日义勇军中建立的唯一一个党组织。1945年11月民主政权建立后,他先后担任安东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安东省四专署专员、辽宁省政府副主席等职。

    栗学福

  栗学福,宽甸红石砬子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就立过5次小功。1952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二连一班班长。1953年7月,其所在部队与美军在马踏里决战。部队进攻时,他在突击队担任向敌人主峰进攻任务。曾只身冒着枪林弹雨炸毁敌交通沟。后又带领身边的4名战士以一当十,与在坦克和炮火支援下的敌人展开阵地守护战,坚守阵地一昼夜,打退了敌人的11次进攻,守住了阵地。1953年12月,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其所在班记集体一等功一次,为栗学福记一等功一次,并授予他“二级英雄”称号。

    行政区划

  宽甸满族自治县辖22个乡镇,179个行政村,14个社区。乡镇是:灌水镇、宽甸镇、硼海镇、红石镇、太平哨镇、大西岔镇、步达远镇、振江镇、永甸镇、长甸镇、虎山镇、青椅山镇、毛甸镇、杨木川镇、大川头镇、牛毛坞镇、青山沟镇、双山子镇、八河川镇、石湖沟乡、古楼子乡、下露河朝鲜族乡。

    人口民族

  全县总人口44万人,有满、汉、朝鲜、蒙古、回等27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24.8万人,占总人口56%。

    经济概况

    近年来,宽甸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对“省情、市情、县情”的具体分析和理性把握,适应形势,面向未来,广泛论证,形成了我县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发展战略、发展格局和发展目标。我们要实施的发展战略是:“追赶型、快翻番”。“追赶型”就是要加速度、快发展,“快翻番”就是要尽快实现翻番目标,宽甸基数小,力争“两年翻一番”。我们要打造的发展格局是:“两带三区多点”,两带,指鸭绿江经济带和201线经济带;三区,指青椅山工业区(石材产业基地、镁化工产业基地、冶金铸造产业基地、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硼产业基地)、城南商业园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基地、非资源类工业基地)和虎山文化产业区(动漫城、影视城、旅游产业基地);多点,指要多区域、多项目、多产业竞相发展。我们要实现的发展目标是:提速升位、富民强县,即县财政收入在全省排位有提升,群众生活有改善。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坚持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较快发展。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43亿元,同比增长21.3%,年均增长22.6%,是2005年的2.8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103447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2.2%,年均增长41.3%,是2005年的5.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6亿元,同比增长75.7%,年均增长47.6%,是2005年的7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7.8亿元,同比增长18%,年均增长17%,是2005年的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4170元,同比增长15%,年均增长16%,是2005年的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7325元,同比增长11%,年均增长13.4%,是2005年的1.9倍。

    交通运输

  宽甸,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令世人瞩目。境内鹤大公路、铁长公路、凤上铁路穿境而过,距丹东机场、丹东港不足百公里,新建的东北东部铁路已经进入铺轨阶段,丹通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已经结束,交通便利。目前,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已正式开通了太平湾、河口、哑巴沟三个对朝易正式口岸,对朝经济贸易区正在规划。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443公里。鸭绿江边设有太平湾、河口2个国家二类口岸。

  重点景区

    宽甸自然景色优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水以其独特、险峻、奇秀、幽艳而著称,境内现有鸭绿江国家风景区、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山沟风景名胜区和黄椅山等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并有响水寺等众多潜力巨大、尚等开发的新景区。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