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台湾资料库 台独组织
支持“台独”的政党团体
华夏经纬网   2012-11-27 10:15:59   
字号:

  黄昆辉时期(2007年—现在)
 
  台湾团结联盟现任党主席黄昆辉台湾团结联盟历经黄主文与苏进强两位前主席后,2007年1月由群策会秘书长黄昆辉出任第三届党主席。黄昆辉在就职典礼上宣示了台联党的定位及新方向,“台联党是唯一以台湾为主体的在野党,同时为伸张社会正义,要扩大照顾中产阶级及弱势族群。因此,台联党未来除了秉持原本台湾主体的立场,监督‘执政党’是否走台湾主体路线,更将在政策主张上发挥关怀社会正义、弱势族群的精神,为中产、工农及基层民众争取权益”。

  台联进一步在四月的“新党纲、新党章”宣示大会上,提出五项基本主张,包括:坚持主权在民,确立台湾是“主权国家”的定位,维护台海现状,建构以台湾为主体的发展战略;以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的“新时代台湾人”团结台湾;在确保社会正义下,促进公平竞争;根除金权勾结、建立廉能“政府”。

  黄昆辉就职后开始贯彻李登辉的理念“清党”;2007年10月29日台联党中执会以违背党的核心价值、不服党的领导为由开除亲近民进党的廖本烟与黄宗源党籍,随后爆发“新旧台联路线之争”。党职“立委”黄适卓、尹伶瑛马上跳出来声援并质疑党中央有红衫军涉入,要求开除赖幸媛等人,何敏豪也跟随出走希望能争取民进党“立委”提名,但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后这些人都并未当选。

  11月起台联部分党籍县市议员自认走“旧台联路线”纷纷退党加入民进党党团运作。对此,李登辉表示:“有人要出走喔?我高兴地拍手叫好,要走快走,台联党跟民进党不一样,这两人是因为反对台联党而开除,不是因为他们亲近民进党,开除他们也不会影响台联党士气。”甚至指示台联党中央清党就要清干净让更多头脑清楚的年轻人进来。

  清党后正式与陈水扁主导的民进党决裂,新台联党在单一选区两票制的新选制压力下也逐渐转型为“非蓝非绿、中间偏左”的政党希望能借此与民进党、国民党切割成为第三势力政党。2008年中“立法委员”选举后,新台联党未能在单一选区两票制下跨过5%门槛无法取得“立委”席次。

  对此台联党主席黄昆辉表示,新台联党的转型是一个相当艰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断遭受两党的夹杀与阻碍,他坦言台联党的起步太慢、转型太慢,尽管台联党的政策理念确确实实是台湾人民所需、台湾未来所需,但是选民来不及深入了解台联党,加上单一选区两票制首度实施,是第一次有政党票的选举,他说,中选会没有善尽宣导的责任,很多选民对于政党票的意义并不了解,以为政党票必须和选区域立委的票同一个政党,导致台联党以及其他小党的表现都不如预期。 面对台联泡沫化的处境,黄昆辉认为,虽然选举结果不如预期,但他们倡导回归经济民生、照顾弱势、重视社会公义等议题,已引领风潮,成为各政党跟进的诉求,证明这条转型路正确,也是未来继续奋斗的基础,即使不能在“立法院”扮演这种角色,仍会在各地为终结乱象而努力。

  2008年李登辉一直没有表态支持哪一组候选人,因为精神领袖的语带保留,中执会虽然做出支持长昌配的决议,但台联党并未像2004年选举时全党皆支持陈吕配;台联党南部要角包括前秘书长钱橙山、前“立委”钱林慧君、前“立委”罗志明、台南市党部主委褚显明都在选前公开支持马英九。

  选前两天李登辉终于公开表态支持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李登辉说:“他推动民主化就是希望台湾人民当家作主,他关心并非蓝绿的问题,而是台湾要如何走出去,以及深化台湾民主。他的一票将投给谢长廷,至于选举结果如何,他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

  开票结果马萧配在台南市的得票小赢6,219票;就连在谢长廷曾经主政有政绩优势的高雄市都赢了28,885票。选后支持马萧配的台联党要角都纷纷被注销党籍,南市党部主委因写悔过书表明歉意遭口头警告(但后来在2010年台湾直辖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二度支持国民党籍的郭添财被正式开除党籍。)

  2008年4月23日台联党举行党部乔迁茶会,会中台联党表示将解散原有中执会,并将进行党员重新登记;未来将定位为柔性政党,广招“台联之友”监督政策,台联党表示要从3.5%开始,重新出发,在完成党内重组改革相关程序后,甚至不惜更改党名,以吸纳更多在野的进步力量,以全新的姿态和作为,完成转型。 台联党发言人周美里强调,台联未来“宁小勿大”,组织及干部都会严格挑选,采精兵主义;用政策竞合取代政治斗争,用政策监督取代族群对立,用理性对话取代怀疑对骂,用静坐示威取代街头运动,用平民政治的理性监督取代家族派系的权力分赃,建构以善良政治为核心的新政治文化。

  2008年选举后马英九拜访李登辉与黄昆辉希望能向台联党借将让赖幸媛去当两岸政策的“煞车皮”,马英九与黄昆辉密谈70分钟后在“维护台湾尊严、照顾全民利益、彰显台湾主体性”等三大前提原则之下,黄昆辉与马英九达成共识让赖幸媛加入刘兆玄“内阁”,2008年5月20日就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掌两岸事务,同日台联党撤销赖幸媛中执委身分与停止其党务参与。李登辉曾言,他并不赞成赖前往担任该“主委”因为欠缺团队,但木已成舟,她是已答应任职后才去向他回报。

  赖幸媛就任不久就因太常提及九二共识引来台联党的关切,2008年6月9日台联党主席黄昆辉拜会“陆委会”,黄昆辉当面提及:“没有九二共识,若要提九二共识就别忘了一中各表。”

  2008年10月14日因台联党无法认同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并认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应该付诸公民投票。中执会做出决议希望赖幸媛在三天内辞去“陆委会主委”职务否则将开除党籍,三个小时后赖幸媛主动退出台湾团结联盟。对此,台联党主席黄昆辉表达失望,并重申台联党仍会将赖幸媛移送中执会开除。三天后,赖幸媛正式被台联党开除党籍。

  2010年台联党开始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公投连署,2010年06月03日台联党将连署书送赴“行政院”,公投审议委员会开会审查最后以4比12的票数认为此案“不合规定”为由驳回,2010年08月12日再以2比10的票数以“非重大政策复决”再次驳回。 马英九宣称ECFA包含“租税”及“投资”事项,不得作为公投的提案,但台联党质疑为何同样涉及“租税”及“投资”的2009年澎湖县博弈公民投票就可以成案? 2010年11月22日第三次将连署书送往中选会,2011年01月05日三度被驳回。

  2010年台湾直辖市长暨市议员选举,台联党共提名15席市议员以反对ECFA为选举主轴。在选举过程中台联党与蔡英文主导的民进党采取竞合关系,李登辉为民进党“五都”市长候选人站台;蔡英文、陈菊、赖清德等五都候选人也分别为台联市议员候选人站台。

  2010年11月27日选举结果出炉台联党败选,只连任台北市的陈建铭、台中市的高基赞2席,其他现任4席议员高票落选、新人全数落马。对此黄昆辉呼吁台湾应该修改选制,鼓励小党发展,否则人民将永远被两党绑架,蓝绿对峙永远无法打破。

  2012年“立法委员”选举台联推出10位不分区“立法委员”,并提名绝对反对ECFA的成功大学教授许忠信为第一名,竞选主轴为:终止ECFA、弃马保台、“国家正常化”。并在全国各乡镇举办超过一百场“弃马保台”巡回演讲会。其诉求已经成功得到基本教义派选民的支持,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已做出决议要在政党票支持台联,另外包括2008年挺马的艺人郭美珠、前政策顾问黄天麟、前国策顾问吴树民、前考试院长姚嘉文、台北教育大学教授李筱峰、台湾教授协会前会长蔡丁贵、陈仪深、前台南市长张灿鍙、媒体人汪笨湖,与已故的台独联盟主席黄昭堂等人都公开表示这次政党票会投给台联,已经得到了独派与部分本土派的支持。

  黄昆辉并向泛绿选民宣传,“立法院”要有两个本土党团,如果只有民进党一个党团,在政党协商将难以与泛蓝阵营对抗。其主张投民进党蔡英文,区域“立法委员”投民进党,政党票则投给台联,让“立委”得票率能够突破5%,甚至超过7.5%夺得三席成立党团。

  2012年“立法委员”选举台湾团结联盟获得1,178,896票,得票数在“一户一票”政党票给台联党;和“最后一战”的效应下,得票率得到8.9566%、第二阶段不分区立委得票率更达到9.5683%,较上届成长约三倍,共赢得三席不分区“立委”,台联党宣布胜选并可在“立法院”组成一个党团运作议事。自2012年选举后,台湾团结联盟已经成为台湾第三大政党,远高于亲民党和新党,成功摆脱泡沫化的危机。

 

责任编辑:高萌

共7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台湾大事记
  更多
·2021年5月 全台因应疫情三级警戒
·2021年4月 台铁“太鲁阁号”发生事故
·2021年3月 大陆暂停进口台湾菠萝
台湾资料库
 
政治事件
  更多
·台湾地区“立法院”的“常设委员会”制度
·“反渗透法”简介
·民进党初选民调制度及主要民调机构概况
·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的演变及影响
·台湾民调/TVBS发布7月“六都”市长竞选民调
·“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备战三大趋势
·台湾“九合一”选举概况
“台独”组织
  更多
·海外“台独”运动的潮起潮落(下)
·海外“台独”运动的潮起潮落(中)
·海外“台独”运动的潮起潮落(上)
·在日“台独”组织简介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
·“喜乐岛联盟”成立 上演“台独”闹剧
·支持“台独”的政党团体
军情档案
  更多
·台军无人机概览
·台湾F-16战斗机失事情况
·美国对台军售程序
·2020年台军丑闻弊案大盘点
·台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短板
·台制中程巡航导弹简介
·台军陆航部队直升机发展运用情况
历史资料
  更多
·恩庇侍从体制在台湾(一)
·两蒋时期蒋氏父子的执政特色
·说“郊籍”
·鸦片战争中台湾同胞的反侵略斗争
·辛亥革命影响下的台湾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
·透视台湾社会的“日本情结”
·台湾现有“邦交国”一览表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