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台湾资料库 历史资料
孙中山先生与台湾的不解之缘(一)——创建兴中会和同盟会台湾分会
华夏经纬网   2016-11-18 09:49:01   
字号:

    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泱泱大国屈辱地与弹丸小国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台湾。孙中山对清政府的昏庸积弱和腐败无能极为愤怒,抛弃投身体制内当官出智画谋的改良幻想,决心走一条“像俄国革命的道路”,用武装斗争推翻腐败的满清王朝,实现祖国统一和繁荣强盛。

    在孙中山一生的著作和言论中,直接涉及台湾省及台湾光复问题的有35处之多,“恢复台湾,巩固中华”,他将收复台湾作为民主革命的重要目标,将追求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革命者的神圣职责,甚至在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废除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牵挂着台湾的回归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一、建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向台胞传播革命思想

    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召集20多位华侨,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他在成立宣言中写道:“近之辱国丧命,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兴中会志在“恢复台湾,巩固中华”,可见回复台湾是孙中山革命的重要初衷和出发点。他明确革命目标:一是要推翻满清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二是收复台湾及其他被帝国主义割走的中华失地,还我故土人民。

    孙中山是最早将收复台湾付诸实际行动的人。1899年冬,他在日本东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手绘一些中国《形势地图》,将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台湾领土涂上颜色,以便“让阅读者触目惊心,永志不忘”。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己派兴中会会员杨心如赴台活动,探摸情况。杨心如是孙中山老友杨鹤龄的堂弟,幼有大志,好读书,雄于策论,早年在广东加入兴中会。杨到台北后,在一家经营茶叶出口的良徳洋行做司账,潜伏下来,做积极准备。1897年9月初,孙中山再派兴中会会员陈少白到台湾联系杨心如,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

    陈少白是广东新会人,是孙中山早年在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时的同学,也是最早宣传革命思想的同志,曾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被称为“四大寇”。1895年协助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总部,参与策划广州起义。孙中山派如此得力干将到台湾去的目的,就是要“把那里的中国人联络起来,发展我们的势力”。陈少白到台湾后首先找到了设在大稻埕的良得洋行,联络上杨心如。经过杨心如的引荐,陈少白先后结识了良得洋行的少东家吴文秀、广东巨商赵满朝、容祺年等人,并约见了台湾总督府新任民政长官后藤新平。陈少白随后又去了台南,试图多联络几位同志。但是在台南,日本警厅派了四个侦探,暗中监视陈少白,其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不得不返回台北,再行组织活动。

    1897年底,陈少白、吴文秀、杨心如等组成兴中会台湾分会,或称台湾兴中会,以杨心如的住宅为会所。这是中国革命党人首次在台湾建立据点,也是台湾同胞在同属中国的意念之下直接参与祖国革命活动之始,更是兴中会在大陆之外创立的第二个分会。兴中会的第一个分会于1898年在横滨成立,后来相继在夏威夷、香港、南非、河内建立分会。

    一个多月后,陈少白离开台湾去了日本。1898年春,陈少白再由日本到台湾,这次停留了将近半年时间,进行秘密宣传和组织活动。在杨心如、吴文秀等大稻埕茶商和行会的鼎力相助下,陈募集到了两三千元的革命经费,可见当时在台湾的革命同志已踊跃捐资,表现出倾心革命的身后潜力。

    虽然日本殖民当局实施高压政策,该分会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但是这也足以说明兴中会台湾分会发挥了应有作用。通过兴中会台湾分会,台湾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始结缘,参加的台湾同胞已经开始倾心包含有统一祖国议题的辛亥革命了。

    二、建立同盟会台湾分会,号召台胞积极参加革命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联合国内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作为政治纲领。

    同盟会如星火燎原之势,使革命党人增加了革命可及身而成的信心,也使得被日本统治十年之久的台湾人民看到了回归祖国的希望。因为只有国民革命的成功,才能使中国富强,只要中国富强,台湾就可以回归祖国。

    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中国同盟会“十六字政纲”阐释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中首倡的“民族主义”,将台湾回归和台湾革命斗争纳入拯救中华的大局之中,指明了革命的奋斗方向。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必须在台湾建立组织,“三民主义”才能在台湾得到传播,在孙中山的亲自策划和宣传之下,成立同盟会台湾分会(或称台湾同盟会)提上议程。1910年春,同盟会福建分会派年轻会员、20岁的王兆培赴台发展革命组织。

    王兆培祖籍福建漳州,少年时就学于漳州中西学堂和漳州府中学堂,16岁时赴厦门就读于鼓浪屿救世医院医学专门学校,立志医学救国。他为人成熟、处事沉稳,到达台北后,一面在台北医学院校注册修习医学,一面秘密在师友、同学中寻找革命的同志,为在台湾建立同盟会组织打下基础。终于,他在同班同学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台南籍的翁俊明,也是著名台湾旅日歌星翁倩玉的祖父。在王兆培的影响和同盟会革命宗旨的感召下,翁俊明于同年5月1日宣誓加入同盟会,称为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位台籍会员。9月,中国同盟会设在漳州的机关部任命翁俊明为交通委员,负责发展台湾会务,同时宣告台湾同盟会即中国同盟会台湾分会成立。

    台湾自1895年称为日本殖民地后,在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泣血呻吟,初期自发的武装反抗斗争缺乏统一领导,先后惨遭失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三民主义”逐渐传播到台湾。同盟会台湾分会的成立,使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接受革命思想,联合起来武装抗日。

    三、台胞积极追随孙中山投入辛亥革命和抗日斗争

    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黄兴率领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台湾志士在这一行动中首推林薇阁,林是从福建龙溪迁台的世家子弟,参加了林森在上海组织的革命团体“福建学生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福建学生会”集体加盟,林薇阁成为同盟会会员。黄花岗起义前,“福建学生会”集体加盟,林薇阁成为同盟会会员。黄花岗起义前,福建的林觉民等留日学生要到广州参加起义,却少旅费,林森就找到了林薇阁帮忙出旅费,林薇阁立即捐出3000元日币,保证了志士们如棋赶到广州参加了起义壮举。

    台湾志士也亲自赴汤蹈火参加了黄花岗战斗,包括22岁的许赞元。起义失败后许赞元被捕,碰巧清军将领与其父有故交,就偷偷释放了许赞元,许赞元成为黄花岗起义中少数生还的义士。第二位投身战斗的台籍义士是罗福星,他从南洋赶来参加黄花岗起义,在进攻广东督署时,不幸左手受伤,脱险后与胡汉民等人前往南洋活动,徐图再举。

    1912年1月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曾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出任临时参议院议员,并代表台湾人民参加了大总统就职典礼。就职典礼上,孙中山仍关心着台湾的命运,他在南京招待中外记者发表谈话时表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一如既往收复台湾的决心。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孙中山召见台胞罗福星表示,如果不收回台湾的话,他就对不起台湾。

    辛亥革命成功和中华民国的创建,极大鼓舞了台湾同胞。在王兆培、翁俊明等人的积极推动下,同盟会在台湾的组织逐渐发展,至1912年,会员增至30余人,其中包括崭露头角的民族及社会运动领导人蒋渭水等人。会员分布的范围也由台北医学院推广到台湾高等学院的国语学校和农事试验场。

    他们还组织了台湾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复元会”,活动比较活跃,秘密集会,讨论政局,分析形势,并研究如何能使台湾光复。到1914年11月,同盟会在台北艋舺平乐酒家举行会员大会时,会员已达76人。

    兴中会台湾分会、同盟会台湾分会的先后建立,尤其是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予台湾同胞抗日斗争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中华民国创立不到一个月,台胞罗福星在雅加达召集2000余人回国,搭乘战舰北上参加北伐,后来时事变化,北伐途中才奉命解散武装。1912年以后,罗福星奉孙中山之命回到台湾抗日,罗福星负责到台湾中、北部建立革命地下组织,1913年被捕,次年被杀害。

    仅仅在1912年至1915年的4年间,台湾与辛亥革命有联系的较大规模的抗日活动就达9次,而这9次抗日斗争有一个共同特点,目标都是“驱逐日寇,收复台湾”。

    兴中会、同盟会中台籍本土人士很多,知名者如丘逢甲、吴文秀、连横、罗福星、蒋渭水等。孙中山曾关照台湾革命党人要学习国语,他们积极响应。蒋渭水因在台湾被日本强占期间创建台湾文化协会和台湾民众党,被民进党视为“本土化”标志性人物。实际上,蒋渭水是孙中山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追随者,是中华革命的秘密党员。

 

责任编辑:左秋子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台湾大事记
  更多
·2021年5月 全台因应疫情三级警戒
·2021年4月 台铁“太鲁阁号”发生事故
·2021年3月 大陆暂停进口台湾菠萝
台湾资料库
 
政治事件
  更多
·台湾地区“立法院”的“常设委员会”制度
·“反渗透法”简介
·民进党初选民调制度及主要民调机构概况
·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的演变及影响
·台湾民调/TVBS发布7月“六都”市长竞选民调
·“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备战三大趋势
·台湾“九合一”选举概况
“台独”组织
  更多
·海外“台独”运动的潮起潮落(下)
·海外“台独”运动的潮起潮落(中)
·海外“台独”运动的潮起潮落(上)
·在日“台独”组织简介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
·“喜乐岛联盟”成立 上演“台独”闹剧
·支持“台独”的政党团体
军情档案
  更多
·台军无人机概览
·台湾F-16战斗机失事情况
·美国对台军售程序
·2020年台军丑闻弊案大盘点
·台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短板
·台制中程巡航导弹简介
·台军陆航部队直升机发展运用情况
历史资料
  更多
·恩庇侍从体制在台湾(一)
·两蒋时期蒋氏父子的执政特色
·说“郊籍”
·鸦片战争中台湾同胞的反侵略斗争
·辛亥革命影响下的台湾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
·透视台湾社会的“日本情结”
·台湾现有“邦交国”一览表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