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资源
江西全省种子植物约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植物约有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五百余种,有标本依据的就有300余种,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种。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还有“活化石”银杏等。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内的中国亚热带地区是近代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之一。
由于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许多特有植物在江西省分布。全国198个特有属中64属为木本植物,江西省有19属,其中11属为单种属。江西共有木本植物有119科,其中占47.1%的56科是向北延伸到赣地为止的热带性科。
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如水松、金钱松、柳杉、华东黄杉、木莲、玉兰等60余种属中国亚热带特有;江西杜鹃、井冈杜鹃、红花杜鹃、背绒杜鹃、江西山柳、江西槭、美毛含笑、柳叶腊梅、全缘红花油茶、井冈厚皮香、井冈猕猴桃、井冈葡萄、井冈绣线梅、寻乌藤竹、河边竹、厚皮毛竹等16种属中国江西特有。这些品种约占全省珍稀树种的73.3%。江西境内尚有不少古木大树。如庐山晋植“三宝树”、东林寺“六朝松”以及树龄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银杏也保留有数十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保留下来的古木大树有近40种。分属13科29属,分布点达95处之多。特别是古樟树,为江西一大特色。现500龄以上的古樟树有30余处,300龄以上的古樟几乎每村都有。江西旧称豫章,即因遍布樟树而得名。今南昌等城市均选樟树作为绿化用树。
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合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合林和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以及竹林也不在少数。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滨湖地区。还有荒山灌丛草坡、沙地植被、草甸植被等。其中荒山灌丛草坡是常绿阔叶林反复遭到人为破坏后逆向演替的产物,植被稀疏低矮,生物学产量低,植物种类也较少。优势植物有杜鹃、黄栀子、金樱子、茅栗、乌饭树、三叶赤楠、毛冬青、长叶冻绿、短尾越桔、萁脊、芒、野古草等,除分布于鄱阳湖地区外,还分布于赣江冲积平原的四周丘陵和山前地带。
2、动物资源
江西水域面积广阔,山地峻峭延绵,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特别是近年来环保措施的不断加强,丰富的动物资源日益得到有效保护。历年调查表明,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强;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重点。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鹤、黄腹角雉、白鹳、黑鹳、白鳍豚、扬子鳄、华南虎、梅花鹿等。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金猫、云豹、黑熊、毛冠鹿、水鹿、小天鹅、白头鹤、鸳鸯、白颈长尾雉、大鲵等。
国家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小灵猫、獐、鬣羚、斑羚、白鹇、大鸨、棘胸蛙、蟒蛇等。
3、矿产资源与地热矿水资源
江西为环西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区内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有色、稀有、稀土矿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已发现各类固体矿产资源l40多种,其中探明工业储量的89种;矿产地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80余处,中型矿床100余处。
在探明的89种矿产储量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铜、钨、钽、铯、铊、钪、金、银、铀、钍、伴生硫、溶剂白云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铷、锂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钇矿、铋、铍、岩盐、蛇纹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钼、铌、萤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锡、锆、玻璃用白云岩等。特别是铜、钨、铀钍、钽铌和稀土被誉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其他还有不少金属、非金属矿产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现有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温泉分布以赣南和赣中南为最密,约占总数的627%,热水孔也多集中于该区,约占64%左右。主要分布区域为赣中赣南的遂川、上犹、全南、安远、石城等21县市,赣东的临川、崇仁等9县市,赣东北的德兴等4县市,赣西北的星子、武宁、铜鼓、靖安等14县市。
全省地热水利用较好的有20多处,新建温泉疗养院多处。开发矿泉饮料的工作也已进行。利用地热水进行良种培植、孵化家禽、繁殖鱼苗等也取得成效。
4、土壤资源
主要有八个土类,地带性规律和地域性规律都比较明显。
(1)红壤
江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为全省最重要的土壤资源。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6%。积极、合理和科学开发利用红壤资源,对发展江西农业有重大意义。
(2)黄壤
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土体厚度不一,自然肥力一般较高,很适于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
(3)山地黄棕壤
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1400米以上的山地。现有植被一般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生长茂密,覆盖度大。山地黄棕壤土肥力高,适于发展林业和种植药材等。
(4)山地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米至1700米高山的顶部,面积很小。由于水分充足、阴凉湿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潜在肥力高,部分地块可用于开发药材种植等。
(4)紫色土
在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面积约8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赣州、抚州和上饶地区的丘陵地带,其他丘陵区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常与丘陵红壤交错分布组成复区。紫色土磷和钾的含量较为丰富,适种性广,为南丰蜜桔以及烟草等经济作物的重要适种土壤。
(5)潮土
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沿岸、长江和本省五大河流的河谷平原。由于水流的分选作用,一般距河流越近,质地越粗;距河流越远,质地越细。又由于每次水流大小不同,剖面层理性明显,常出现上、中、下不同的质地层次,对土壤肥力性状影响较大。潮士土层深厚,土体浅棕灰至暗棕灰色,质地砂壤至轻粘土,土壤物理性质一般较好,丈体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是全省棉花、甘蔗、麻类的重要种植土壤。
(6)石灰土
在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零星见于彭泽、德安、宜春、万载、分寅、萍乡、新余、瑞金、会昌、南康、全南、龙南、崇义等县市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一般土层浅薄,大多具有石灰反应。根据肥力和颜色又可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等。
(7)水稻土
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为全省主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省内山地丘陵谷地及河湖平原阶地,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5、水资源和水力资源
(1)地表水资源
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为江西省的一大潜在优势。全省平均年降水深l600毫米,相应平均每年降水总量约2670亿立方米。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85亿立方米(根据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统一规定计算),折合平均径流深828毫米,径流总量居全国第七位。按人口平均居全国第五位,按耕地平均居全国第六位。约相当全国亩均占有水量的二倍。
江西河川径流总量虽然丰富,但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区分布有差异。必须继续兴建相当数量的水利工程,对天然水量进行调蓄,在时间上对水量进行再分配,以余补缺,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以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防洪抗旱的需要。
河川径流量
各河系的年径流量赣江最大,接近黄河流域的年总水量。单位面积的产水量则信江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水量达106.7万立方米;赣江最小,平均78.8万立方米左右。
河川径流特点
径流的地区分布。地表径流分布趋势基本上和降水量相似:赣东大于赣西、山区大于平原。三个高值区均达l200毫米(折合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120万立方米)。武夷山区最高可达1400毫米。全省以赣东北地区为最大,婺源、贵溪、黎川一线以东地区普遍大于1000毫米;鄱阳湖盆地、吉泰盆地、赣州盆地均为低值区,一般在600毫米至700毫米;其他地区一般在700毫米至900毫米。
径流的年内分配。全省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故季节性变化很大。汛期河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枯水期水量很小,又感水源不足。故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
(2)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值为212亿立方米以上。年内分配为:丰水期123.8亿立方米,占全年的58%,多在4、5、6、7月间;平水期55.5亿立方米,占26%,多在3、8、9、10月间;枯水期34.1亿立方米,占16%,多在1、12、1、2月间。其年际变化为:偏丰年(频率20%) 282亿立方米,平水年(频率50%) 217亿立方米,偏枯年(频率75%) 150亿立方米,枯水年(频率95%) 67亿立方米。
全省具有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资源为68亿立方米/年。赣北富于赣南,赣西富于赣东。鄱阳湖平原最丰富,具集中供水意义的冲积层潜水可开采资源达31亿立方米/年;其次为袁水、锦江和泸水流域等。
(3)水力资源
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682万千瓦以上。与主要负荷中心的华东、东北、华北地区各省相比处于较为丰富的地位。在华东地区六个省区中则处于第二位。
据统计,江西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有610.89万千瓦,年发电量215.61亿度。其中可装机500千瓦以上水电站504处,装机容量510.86万千瓦,年发电量190.53亿度;一万千瓦以上水电站64处,装机容量401.5万千瓦,年发电量l52.3亿度;2.5~25万千瓦水电站33处,装机容量231.49万千瓦,年发电量86.34亿度;25万以上大型水电站有万安、峡山、峡江3处,装机容量131.8万千瓦,年发电量45.55亿度。
省内中小河流密布,广大农村蕴藏着相当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全省可开发的万千瓦以下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209.32万千瓦,年发电量63.31亿度。全省可开发小水电资源在一万千瓦以上的有60个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