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台湾经济,对航空运输、旅游、酒店、餐饮、百货、娱乐等服务业影响重大。全台民众翘首以盼民进党当局能够出台公平、高效的纾困政策,没想到,盼来的却是“纾困之乱”。民进党当局如此不思民间疾苦,反而借着防疫,恶意煽动、操弄“正名运动”,企图“法理台独”,绿营政客的权谋算计和谋“独”心机暴露无遗。
“正名运动”一波接着一波
● 中华航空改名
↗ 起因:
民进党当局对外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多次执行运送任务。因台湾中华航空机身印有公司英文名“China Airlines”,遭指恐被误会是大陆捐助,使得华航应否改名的问题又被重提。
↘ 结果:
台湾地区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与蔡英文办公室都回应,机身可先增台湾标志,改名则再讨论。华航董事长谢世谦则表示,会遵照办理。业界人士分析,华航改名牵涉复杂,光是“China Airlines”这块招牌价值10亿美元。有较真儿的媒体帮忙算了一笔账,华航改名涉及合约修改、航权重签、变更销售系统、申请换发各项证照、更换机身涂装等诸多项目,哪一项都花费不菲,还不算因营运受到影响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最重要的是,可能因此丢掉航权,目前在国际现实下看不到好处。
● 中华职棒改名

郑文灿(左)、郦英杰(右)。(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 起因:
台湾中华职棒开打,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因台湾中华职棒英文名称中有“Chinese”一词,美国在台机构负责人郦英杰声称,这会被海外球迷误会是来自大陆,建议在英文相关文宣上加注“Taiwan”。该言论引发台湾网友批评:“关老美啥事?”
↘ 结果:
中华职棒会长吴志扬对此表示不解,为何要拿私人单位和体育单位来突破政治困境?其实,早在民进党当局操弄台湾中华职棒改名时,吴志扬就表达过不满。他表示,中华职棒并不是公务单位、也不是公营事业,质疑民进党当局想介入中华职棒改名的正当性。台湾中华职棒联盟创会会长唐盼盼也表示,该名称已使用超过30年,各方都能接受并且习以为常,实在没有必要为了改名而改名。
● “护照更名公决”
↗ 起因:
鼓吹“台独”的“基进党”民代陈柏惟抛出的“护照更名公决案”,目前已经排入台湾立法机构的讨论事项,要求把台籍民众旅居证件的英文改为TAIWAN,同时变更英文名为“(Republic of)Taiwan(台湾共和国)或Chunghwa”。
↘ 结果:
有民进党人士直言,“护照改名”等议题很难有共识,势必引发社会对立,民进党若在此时“另辟战场”不是聪明的做法。台湾《联合新闻网》分析称,为防止“独派”再掀“正名潮”,民进党当局应急踩刹车。
陈水扁在2007年就发动所谓“台湾正名”运动,包括台湾中华邮政、中油及中船被更名为“台湾邮政”、“台湾中油”与“台湾国际造船公司”。新华社发表评论称,老戏新编,换人上演,对“台独”病态般的偏执和疯狂一脉相承。借“正名”偷渡“台独”是老戏码、旧唱腔,明知无人喝彩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粉墨登场。原因很简单,就是可以“借疫谋独”,捞取一己私利。
岛内舆论痛斥“正名”闹剧
台湾《联合晚报》称,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全球,“台独”趁机掀起“正名运动”要与CHINA切割,“然而所谓的‘正名’早已不是新闻,问题在于民进党当局真的敢吗?”“意淫‘台独’当心擦枪走火”。
台湾《中国时报》称,绿营推动“正名”这种务虚提案,虽自以为得计,但很可能徒劳无功。
台湾资深媒体人赵少康称,改名其实就是假议题,骗选票的,况且若真的走到这一步,美国和大陆都不会坐视不管,因为“台湾独立”不符合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大陆更是绝不可能忍受“台独”,“笑她(蔡英文)不敢”。
绿营政客的卑劣行径拉升台海情势
民进党操弄一系列“正名”闹剧,岛内舆论痛斥绿营这种以谋“独”而进行的“正名”,是在一次次伤害台湾民众利益,让两岸关系更加恶化与动荡。
鼓噪“去中”“正名”,已经是绿营的老戏码了。从李登辉最初发起的所谓“台湾正名运动”开始,“台独”分裂势力就恨不得把所有与“中国”沾边的字眼全部去除。这些“切香肠”般的“渐进式台独”手法,其实质就是以“去中”“正名”方式,企图割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改变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法理台独”铺路。
不过,“切香肠”早晚切到手,民进党手法再如何花哨,也难逃失败结局。大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绝不容忍和坐视“台独”分裂势力兴风作浪。“台独”分裂势力如果执意挑衅、一意孤行,终将受到历史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