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制沿革
·历史文化
·自然地理
·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交通概况
·科技成果
·经济发展
·城市名片
·民俗民风
·北湖区
·苏仙区
·资兴市
·桂阳县
·宜章县
·永兴县
·嘉禾县
·临武县
·汝城县
·桂东县
·关于公开派驻纪检组举报方
·2019年度郴州市委台湾
·更广阔创业空间 大陆放宽
·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婚姻登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
·关于台湾同胞专利申请的若
·大陆高校免试招收台生条件
·台胞子女就读大陆中小学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台
·郴州格兰博科技有限公司
·郴丰鞋业(郴州)有限公司
·有君婚纱厂
·永兴县元泰应用材料有限公
·郴州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郴州骏兴鞋业有限公司简介
·郴州捷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关于进一步加快承接产业转
·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
·关于印发郴州市加快承接产
·湖南投资程序
·湖南招商引资政策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台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当前位置>>县市概况
宜章县
2015-11-16 15:58:42    华夏经纬网

  宜章县位于郴州市南端,距市人民政府驻地50公里。东靠汝城县,西接临武县,北于郴州市北湖苏仙区接壤,南与广东省乐昌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阳山县交界,东北与资兴市相连,西南与广东省连州市毗邻。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陆家井院,辖城关、梅田、迎春、黄沙、一六、岩泉、栗源、白石渡、杨梅山、瑶岗仙、麻田等11个镇及城南、浆水、长村、东风、天塘、白沙圩、笆篱、关溪、沙坪、太平里、赤石、平和、里田、新华、长策、莽山瑶族等16个乡。

  宜章古称义章,据县志载:“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后梁肖铣称帝荆州,具有郴州,析郴南境置义章县,自此始为一县。”因境内有大章、小章二水,故称义章。“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省、八年(公元625年)复置。武周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分义章地置高平县。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移义章于高平县治(即今县城所在地)。宗太平天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章为宜章。”1959年3月将临武、宜章并为一县,定名宜章县,县治设宜章县城关。1961年7月又分置,仍称宜章县,沿用至今。全县总面积2142平方公里,耕地22579公顷,143656户、551991人。

  城关镇

  城关镇位于南岭山脉骑田岭东南麓,为县人民政府驻地。东与白石渡相连,南与广东省乐昌市接壤,西与城南乡相接,北与沙坪乡毗邻。镇政府驻文明路,辖城中、城北、南门、南关四个居委会,东门、长冲、江波头、清水、水浸窝、曹排、城东7个村。

  1949年为城关镇,1950年属近城区,1956年撤区后直属县辖,195年3月下放归城南公社辖,1960年又分置为章水公社,1974年10月将原属城南公社的清水、长冲、江波头、水浸窝、城东、曹排六个大队划入,1980年10月恢复城关镇建制。全镇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9.9公顷,3886户,13014人。

  梅田镇

  梅田镇镇处县境西南部,距县人民政府驻地15公里。东与城南乡和广东省乐昌市相连,南与岩泉镇、长村乡相接,西与浆水乡、麻田镇毗连,北接城南乡。镇人民政府驻车头村梅田圩,辖车头、水楼下、龙村、荷叶塘、下塘、上寮、黄石、母老、梅田、箭地冲、竹坪、岑水、小塘13 个村。梅田,唐、宋以来逐渐开发,清初时以武水河边有五株梅树,得名梅溪。清中叶,沿武水河两岸以开拓大片良田,因而故称“梅田”,沿用至今。1950年属白沙区。1951年改称第二区。1956年三乡合并为梅田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三个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镇。全镇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1143.6公顷,7911户,31171人。

  迎春镇

  迎春镇位于县境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33公里。东与浆水乡、长村乡相邻,南与黄沙镇毗连,西、北与临武县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太平圩,辖鹧鸪坪、高粱下、畔头、大当、金朝山、大坪、桐木坑、碕石、周家、欧联、光明、山上、东冲13个村。

  1950年隶属黄沙区(第三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碕石乡,1958年与黄沙、复兴两乡合并成立黄沙人民公社,1961年从黄沙公社分出成碕石任命公社,后卫便利工作,将驻地迁至太平圩(旧称德盛圩),1968年以“迎接社会主义新春天”之意改名为迎春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1993年撤乡为镇。全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1176.4公顷,5059户,21962人。

  黄沙镇

  黄沙镇位于县城西南面,距县城55公里。东与本县长村乡、一六镇、天塘乡毗连;南与本县东风乡、广东省连州市大陆边镇接壤;西与临武县广宜乡、广东连州市山塘镇交界;北与本县迎春振祥麟。镇政府驻黄家圩,辖黄沙居委会、大黄家、黄沙溪、新坌、水源山、沙坪、大元、新桥、畔田、石头寨、岭背、五甲、较场坪、蔡家、堡城、晓夏街、上章銮、下章銮、蓝钟、曹家坌、麻湖、大凤21个村。

  全镇属黄土丘陵地带,故名黄沙。黄家圩原名连盛圩、过去以地属黄姓,圩址又近大黄家村,故改称黄家圩。1958年建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1377.6公顷,6970户,27553人。

  一六镇

  一六镇位于县城南面,距县城48公里。东与岩泉镇毗连;南与笆篱乡、天塘乡相接;西与黄沙镇交界,北与长村乡相邻。镇政府驻一六圩场。辖一六、北岸、观音寺、红庙脚、香口、廖家、石街头、河边洞、水潮坪、水北岸、指背坪、坪家塘、沿河、寨上、宝塘、塘尾、杉木山、栏杆岭、百堆、上白家、下白家、十三户、姚家、汤胡里等24个村,一个居委会。

  一六圩始设于1921年,以每逢一、六为圩日而得名,镇以此命名。圩场北依长乐水,南临国道107公路,1996年迁治所于107国道旁。1984年改乡,1993年撤乡改镇。全镇总面积64.6平方公里,耕地1925.6公顷,8598户,37865人。

  岩泉镇

  岩泉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7公里。东与栗源镇和广东省乐昌市秀水镇接壤,南与关溪乡、笆篱乡交界,西与一六镇、长村乡毗邻,北靠梅田镇、广东省乐昌市的三溪镇。镇政府驻红桥村岩泉圩,辖岩泉1个居委会,红桥、东河、西河、白洋塘、胡家、洞家寮、马头庙、枫木塘、筲箕塘、东岸、郭家、竹渚、小河、东口洞、盐冲21个村委会。

  集镇东1公里处,西河自然村村后原有一岩洞,洞口陡峭似壁、高数十米、泉水自洞中流出,成一小溪,故名曰岩泉,镇以泉为名。1956年撤区建乡。1994年设镇。全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1667.4公顷,7215户,33143人。

  栗源镇

  栗源镇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19.5 公里。东与广东省乐昌市秀水镇交界;南与关溪乡相连;西与岩泉镇接壤;北与乐昌市坪石镇、三溪镇毗邻。总面积约71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镇政府驻复源,辖栗源1个居委会,复源、留览、石波潭、四合、坛斗、苦竹、塘岭、塘其冲、径口、旗山下、老王冲、甘棠湾、口路、老坪山、新坪山、椅子岭、老沙坪、长田、游宰冲等19个村委会。

  栗源旧称栗原堡。考复源陈氏族谱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茶陵卫百户、廖武、陈德、陈立父子领兵戍守,筑城建堡,因周围多栗树,故名栗源堡。是县内著名的“三堡之一”。今复源村及栗源堡城,1928年大革命中,堡城的城楼、房屋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后经重建,以恢复原貌,改名复源。镇仍沿用栗源立名。1950年属栗源区(又称第五区);1951年改称第六区;1955年又改称栗源区;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栗源乡;1958年将栗源、岩泉合并,成立栗源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分成栗源、岩泉两个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1995年设镇。 

  白石渡镇

  白石渡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7公里。东与杨梅山镇相连,东、南与广东省乐昌市接壤,西南与城关镇交界,西北与沙坪乡毗邻,北靠太平里乡。镇政府驻白石渡集镇解放路,辖大塘下、兴星街、解放路等3个居委会,金钗坪、白石渡、新车、车湾、高龙桥、蔬菜村6个村。

  集镇南约1公里处,有一大白色岩石矗立,高数十米,陡峭似壁,山对面的章水河畔有一村落名江边,过去设有渡口,村内有盐埠,上下商铺泊此,故名白石渡。1957年设镇,1966年曾改名红岩镇,1982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306.4公顷,3387户,13164人。

  杨梅山镇

  杨梅山镇位于县城东北面,距县城26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13°4′12〞~113°8′42〞,北纬25°24′57〞~25°30′33〞。总面积38.3平方公里。东与赤石乡及广东省乐昌市瓯林,西与太平里乡及白石渡镇相连,北与平和向接壤。镇人民政府驻高枧。

  七姑仙两山腰有小村,旧时村周多杨梅树,故称杨梅山。杨梅山镇1950年称高枧乡,是赤石区。1951年改属称第八区。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杨梅山乡。1961年从赤石人民公社划出,复为杨梅山公社。1983年3月3日宜政民(83)30号文件传达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3)98号文件精神,撤销杨梅山公社,设立杨梅山镇。

  瑶岗仙镇

  瑶岗仙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人民政府驻地63公里。东、北与资兴市毗邻,西、南与长策乡接壤。镇政府驻上坪坳,辖永光、建新两个居委会和瑶岗仙村。

  据民国《宜章县志》载:“瑶岗仙大岭在县东北百二十华里,山高且广,顶有漏天池,一名天鹅塘,云雾四时不散,雨多晴少,故又名漏天山”,故村、镇、矿均以山为名。解放初,隶属长策乡,1954年分出立脚庵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复归长策乡,1957年9月始设瑶岗仙镇,1959年划属赤石公社管辖,称瑶岗仙大队,1960年6月划属赤石公社,1984年改社为镇。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38.1公顷,2796户,9474人。

  麻田镇

  麻田镇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35公里。东与骑田岭林场、梅田镇相邻,南与浆水乡接壤,西与临武县接龙乡交界,北与北湖区芙蓉乡毗连。镇人民政府驻地麻田街,辖麻田、下塘冲、寺门、曾冲、上洞、桐子树下、杨家、三湾、泗溪、新村、松柏11个村。

  据本地欧氏族谱载:唐天祐年间(约904-907),宰相传白麻诏书,命荆州节度使欧阳庆出镇郴阳,督师义章。事平,赐以田,麻田因此得名。1950年属白沙区(又称第二区),1956年撤区并乡时成立麻田乡,1958年有归属梅田人民公社,1961年复由梅田公社划出,置麻田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4年撤乡并镇。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974公顷,5472户,21430人。

  城南乡

  城南乡地处县境西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县城西北。东连沙坪乡、城关镇,南与广东省乐昌市毗邻,西接梅田镇,北与北湖区接壤。辖西门、黄土山、罗家灌、吴家、成家村、五都岭、塘园、下蕉、上蕉、南湾、樟涵、曹家、廖家湾、罗家山、寿福、新田、法堂、黄岑等18个村。

  1956年6月撤区并乡时,将县城南面7个小乡并为一乡,因大部分位于城南,故定名城南乡。1958年为城南人民公社,以后,区域几经变化,体制几经分和,政府驻地多次迁徙,沿用名称未变。1984年,撤社为乡改为今名。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1958公顷,7335户,28531人。

  浆水乡

  浆水乡乡境位于县境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2公里。东与梅田镇毗邻,南与长村乡、迎春镇接壤,西与临武县交界,北与麻田镇相连。乡人民政府驻水口村,辖水口、大地岭、上源头、茅栗、锁石、龟爻、夏洛、新车坪、浆水、偏溪、洛阁、塔塘、杉树山、新华、温塘坳15个村。

  浆水是康水的源流之一,已纳入金鸡塝下的琼浆泉水而得名。1950年属白沙区(亦称第二区)。1956年撤区并乡时称浆水乡。1958年属梅田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成立浆水人民公社。1968年改名为立新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按村民意见,于1982年恢复为浆水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全乡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1312公顷,5544户,20753人。

  长村乡

  长村乡位于县城西南面,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4公里。东与岩全镇相连,南与一六镇、黄沙镇相接,西连迎春镇,北与梅田镇、浆水乡相邻。乡政府驻长村圩,辖大井、镇兴、长村、唐家寮、长启、石山、东溪、千家岸、华石等9个村,104个村民组。

  长村圩:附近有村名叫长村,长村是一片较大的村庄,初名“长诵”,取意“长守中孝、诵读诗书”,后以村庄成长形而呼为长村,此地又有圩场,取名长村圩,始设于1821年,每旬2、7逢圩。1950年—1955年末属黄沙区,1956年撤区并乡时设置长村乡,1958年与黄沙、碕石、复兴等乡合并为黄沙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成立长村公社,1961年—1983年为长村公社,1984年改为长村乡。全乡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耕地731公顷,3321户,14729人。

  东风乡

  东风乡位于县境东南,距县城41.5公里。东与天塘乡交界,南与莽山瑶族乡接壤,西与广东连州大路边镇毗邻,西北与黄沙镇相连。乡政府驻贺家石灰窑,辖笠头、水尾、竹梓塘、贺家、台霄、杨桐江、元壁、石江、龙江口、莱子冲10个村。

  东风原名复兴,1956年属黄沙区,1958年属黄沙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为复兴公社,1966年以“东风压倒西风”之意更名为东风公社,1984年撤社改乡,1987年驻地搬迁至石灰窑现址。全乡总面积73.4平方公里,耕地771公顷,3552户,16066人。

  天塘乡

  天塘乡位于县城南面,距县城36公里。东与笆篱乡白沙圩相毗连;南与莽山瑶族乡接壤;西与东风乡相连;北与黄沙镇、一六镇交界。乡政府驻天塘圩场,辖龙塘、三联、肖家、孟家、天塘、田尾头、猴子冲、仁洞、山背、柞树下、南冲、林家牌、罗轸、走马丘、樟门塘、满塘、谢家、新民、太平山、黄土坡20个村和天塘居委会。

  乡政府驻地村庄南面有一较大的天然塘,故而得名天塘。天塘乡所辖地域,1950年隶属笆篱区,1951年笆篱区划分两个区,天塘划属一六区,区公所设在天塘村。1956年撤区成立天塘乡,1958年合与一六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单独成立天塘人民公社。1984年改现名。1986年治所搬迁,现驻天塘圩。全乡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1258公顷,5520户, 23744人。

  白沙圩乡

  白沙圩乡位于县境南边,距县人民政府驻地35公里。东连关溪乡,南邻国营溶家洞林场及莽山瑶族乡,西界天塘乡,北接笆篱乡。乡政府驻白沙圩村朱家,辖白沙圩、腊园、对江水、桐木湾、石燕冲、自生、圣公坛、黄竹冲、上峰、山门、张家寮、皂角、坦灵祠、桥头、邝里洞、洛角塘、才口、湖洋尾18个村。

  白沙圩:此地由于两条小河交汇,沉积许多呈白色的沙子,又曾设圩场,得名白沙圩,乡政府以白沙圩为名。1950年属笆篱区,1956年并入白沙乡,1958年属笆篱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为白沙圩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并乡。全乡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1452公顷,4780户,20313人。

  笆篱乡

  笆篱乡位于宜章县南部, 距县城51公里。驻地海波190米,境内玉水河流经中部。东与关溪乡毗邻,南与白沙圩乡接壤,西与天塘乡交界,北与一六镇、岩泉镇相邻。乡政府驻峙冲村,辖范家、邱家、戴家、黄土岭、平原、联原、峙冲、归塘、岩英山、尖角山、车田、东风、叶山背、五斗冲14个村。

  明正统4年(1439年)百户柳英伐竹编城,驻笆篱堡、屯兵防守,乡以堡得名。1950年属笆篱区,1951年改称第五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笆篱乡,1958年于白沙圩、关溪乡合并成立笆篱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分出白沙圩、关溪两地,本社仍称笆篱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45 个自然村,4474户,18829人。

  关溪乡

  关溪乡位于县城南面,处湘粤边境,距县城31公里。东面和东南面与广东乐昌市的沙坪镇、秀水镇交界,西南与本县白沙圩毗连,西北与本县笆篱乡接壤,北与本县岩泉镇相邻。乡政府驻关溪村廖家。辖陈曹尹、余家、谭吴宁、沙市、锡塘、塘下岭、高山、狗牙洞、关溪、塘窝里、石窝塘、马头下、黄泥墩、鲫鱼塘、栗木、鲁塘16个村。

  关溪因有小溪数条,久晴则涸,不常有水,名为“干溪”,后觉名称不雅而演变为关溪,关溪乡因此得名。1950年称关溪乡,隶属笆篱区;1956年撤区并乡,仍称关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合白沙圩、笆篱、关溪三乡成立笆篱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体制化时复分出,单独成立关溪乡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关溪乡至今。全乡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1399公顷,3724户,16293人。

  沙坪乡

  沙坪乡位于宜章县中北部,距郴州市45公里,到县城5公里。北接苏仙区廖家湾乡,南连县城,东依太平里乡、白石渡镇,西靠城南乡。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樟桥、坳背、分水、沙坪里、留军、铁坑、沿江、十二亩、坦山、福禄岭、欧家洞11个村,170个村民组。2001年全乡人口19679人,共有5076户,耕地1329公顷。

  沙坪乡政府驻地沙坪里黄泥坳,因河流泥沙冲积形成,故称沙坪。1950年属宜章县近城区(亦称第一区);1956年撤区称沙坪乡;1958年8月与太平里合并成太平人民公社;1968年更名为五岭人民公社;1980年于太平里分离,称沙坪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社改乡又称沙坪乡;1998年5月,沙坪乡政府驻地由沙坪里黄泥坳迁至留军茅栗坪地段至今。

  太平里乡

  太平里乡位于县城北部,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18公里。东与白石渡镇、杨梅山镇接壤,北与平和乡、苏仙区的邓家塘乡接壤,西与沙坪乡接壤,南与白石渡镇接壤。乡政府驻太平里村桃子湾,辖太平里、饶田、长坪、老何山、浒口、小溪、小水、用口、邓家湾、塘下10个行政村。

  境内有圩场名太平里,考《民国县志》,圩场始设于民国十年(1921年)。初称太坪里,以圩场地为一块较大的平地而取名。后经雅化为太平里,太平里乡亦以此命名。1950年隶属近城区(第一区),1951年从近城区划出成立太平区(第七区),1956年撤区并乡,设太平乡,1958年将沙坪、太平二乡合并成为太平人民公社,1959年又将白石渡镇划入,1961年公社划小,分为太平、沙坪两公社和白石渡镇,1964年又将太平、沙坪两公社合并,成太平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五岭人民公社,1980年复分为沙坪、太平两个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全乡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973.1公顷,3567户,14400人。

  赤石乡

  赤石乡位于宜章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7公里,海拔260米。东与里田乡相邻,西与杨梅山镇毗连,北与苏仙区大奎上乡接壤,南与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交界,东北于新华乡相连,西北与平和乡交界。乡政府驻三望坪,辖赤石、白水、下涟、曹田、栗坪、广江、下欧、平光、渔溪、白清、三合、五四、长城岭、塘背14个行政村。

  赤石原名红石,康熙十六年孟春,红石司三名官员登九子岭顶峰观景归来时,在大路边原始盍树下休息时顺口出联,文曰“九子岭峰草木秀,石头显光常见有,好奇官员登上看,只见百白而无岫。”从此便将红石司改为赤石司。1950年4月始设乡,1958年10月改社赤石公社,1984年10月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933.9公顷,3955户,15929人。

  平和乡

  平和乡位于县城东北面,离县城约39公里,东与赤石乡交界,南与杨梅山镇相连,西与太平里乡接壤,北与苏仙区大奎上乡毗连。乡政府驻土桥和尚岭,辖平和、土桥、月梅、城头、丫溪、黄田、马阵、杨柳、田舍、水落岱、李家塘、鸡公坦12个村。

  平和洞是群山环抱中的一块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古称平窝、经文人修饰,取其谐音称平和,积久而成地片名称。平和于1961年由赤石划出,称平和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1017公顷,3137户,12588人。

  里田乡

  里田乡位于县城东北面,距县城44公里。东与汝城县文明乡接壤,南与广东省乐昌市白石渡镇交界,西与赤石乡、新华乡相邻,北与长策乡毗连。乡政府驻里田街,辖1个居委会和里田、栀子、谷家、松华洞、中塘、黄土塘、塔下、上渡、楼下、上里、龙溪11个村。

  里田有一条小街,从街口至薛家塘刚好有一里之长的田洞,故名里田。1949年解放后属第八区(赤石区),称里田乡,1958年合并于赤石人民公社,1967年公社划小,又分立为里田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耕地943.1公顷,3164户,12963人。

  新华乡

  新华乡位于县境东北部, 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60公里,东、北与长策乡毗连,南与里田、赤石两乡交界,西于苏仙区相连。乡政府驻教场坪。

  新华乡1986年始设,由赤石乡的汇溪、巩桥、南塘门和里田乡的吴作塘、老塘、江厚、东山等村组成。全乡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522.63公顷,1943户,7681人。

  长策乡

  长策乡位于县境东北,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52公里。东靠瑶岗仙镇、汝城县文明乡、资兴市滁口镇,南接里田,西接新华乡、苏仙区大奎上乡,北与资兴市清江乡交界。乡政府驻长兴街。辖上坪、新坪、中坪、下坪、羊坪、陈家塘、新屋、老屋、回田、田僚、向阳、前进、严廊13个村。

  长策是当地欧阳氏最早居住的地方,历数百年,后分居各地,但策源于此,取“根深枝茂,源远流长”之义,取名长策。长兴街:此街是长策乡农副产品生产资料交易的中心,经济比较发达,得名长兴街。1956年6月撤销赤石区建立长策乡,1958年10月又被撤销并入赤石人民公社,1961年3月从赤石公社划出建立长策人民公社,1984年3月由公社改乡。全乡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499.2公顷,3186户,12490人。

  莽山瑶族乡

  莽山瑶族乡位于县境南端,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85公里。东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乐昌市交界,南与广东省阳山县毗连,西与广东省连州市和东风乡相邻,北与天塘乡、白沙圩乡接壤。乡政府驻永安村茅庵街,辖黄家塝、永安、西岭、钟家、刘家、塘坊、道洞七个村。境内驻有莽山林业管理局。

  莽山地处湘粤边界,据《宜章县治》载:“县南为莽山……山势磅礴,延袤六十余里,有九十九峰,如寒芦在宿莽中,总名莽山”。此地为瑶族聚居地。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莽山瑶族自治乡,驻永安沙坪。1958年10月乡场合并,归莽山林场管辖。1961年11月乡场分离,成立莽山人民公社,1982年成立莽山瑶族公社,1983年12月搬至现址,1984年改为瑶族乡。全乡总面积248平方公里,耕地292公顷,1857户,7720人。

来源: 临武县信息化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