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北台湾 ----湖北首页----湖北专题----辛亥百年----相关文章
 
·湖北概况
·地理位置
·三峡工程
·主要资源
·主要城市
·基础设施
·观光旅游
·金融机构
 
 
·梅花品种资源最多的园圃
·世界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
·楚天第一奇洞--太乙洞
·长江天堑第一座大桥--
·花木兰家乡--木兰山
·独具特色的天然洞穴--
 
 
·在希望田野上
·台湾医疗保健发展见闻录
·体验创意台北
·台湾与钓鱼岛(五)
·古柏树下的两岸亲情
·沔牯佬
·台湾与钓鱼岛(四)
·大味必淡 再读孙犁
 
·用中华传统文化引领企业
·轮椅上的两岸情
·四年创业发展路 一曲两
·用心 真心 贴心
·我是来自台湾的襄阳人
·襄阳人的热忱打动了我
·汉江是我的牵挂
·吴礼淦:黄石发展好前途
 
 
黄兴铜像
2011-08-15 09:32:22    华夏经纬网

    武汉市区有4座名山,从东向西依次排开:珞珈山、洪山、蛇山、龟山。龟蛇两山携手长江,以水相连。山里名胜古迹众多,深藏流传千古的掌故。黄兴铜像就坐落在龟山东端。从汉阳龟北路铁门关(对面是晴川阁)的山路拾级而上,不一会就来到了黄兴铜像所在的小广场。在僻静的山凹里,麻石为基,大树环抱,黄兴铜像面对长江树立。铜像通高5米,基座高3米。黄兴先生安然伫立,手插裤袋,若有所思。像座四周的麻石上刻有浮雕花环,花环中嵌着月色大理石板,正面刻“黄兴先生之像”,其它三方刻着由蒋中正领衔署名(字迹不存)的《黄克强先生像赞并叙》,记述黄兴的历史功绩和建立铜像的原因和经过。黄兴铜像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兴生于1874年10月25日。原名轸,字廑午,别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领袖之一。1898年就读于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留学日本,1904年2月在长沙发起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被推为会长,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先生等组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为庶务。之后,领导和指挥了同盟会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根据全国形势的发展,主张把革命重点转移到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武汉地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先生从香港经经上海抵武汉,担任起义军战时总司令,亲临汉口、汉阳前线,挥师与清军激战,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数十天,为全国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建立共和赢得了时间。为纪念他一生的卓越功勋,1933年,在他“讲业视师”之地的武汉建此铜像。黄兴铜像原树立在武昌蛇山头,1955年因建长江大桥暂迁武昌首义公园路,1985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市文物管理处正式迁立于此。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江岸区还命名了“黄兴路”,将黄兴先生的半身铜像树立在路口,又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正南边矗立着“黄兴拜将台”。

    瞻仰黄兴先生铜像,缅怀之情油然而生,读《黄克强先生像赞并叙》,为辛亥革命英烈感怀万千。将像赞并序抄录如下,以飨看客。

    黄克强先生像赞并叙

    秦灭六国,楚南公以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其后陈涉发难,至楚怀王卒以灭秦。当明之亡,衡阳王先生与宁人、南雷并称三处士,而王先生之节独苦。奋乎百世之下,闻风兴起者,浏阳谭氏、唐氏其尤也。谭氏殉戊戌之难,唐氏举事不就。至长沙黄先生出,乃以衡阳为宗,唐氏之志为志。至于辛亥首义武昌,武昌又楚地也,其艰难之迹,比之三户亡秦,岂有异哉!先生初读书两湖书院,东渡日本,与中山孙先生创立同盟会,以革命大义揭橥天下。海内外云起飙发,而留学习军旅者,以先生为倡尤。发扬蹈厉,靡然从风。盖革命之基,于是斯立。黄花冈之役,事虽未成,而精诚勇烈之气,足以震撼天地。迨武昌事起,群推先生为元帅。部署既定,孙先生幡然反国,先生立楚众议,倾诚翊戴,以建共和。癸丑之役,袁势方炽,知必不可胜。然得已而不己者,田恒弑其君,孔子朝服告哀公而请讨之,是岂鲁之力所能胜哉?及洪宪僭号,天下之人乃始嚣然,出兵讨之,乌呼晚矣!综公生平,以不世出之材,兼容并包之量,忍辱负重,推己及人,不务近名,不居成功,其磊磊落落,不激不挠之概,信乎国人之先觉,吾党所依归也。今距先生之殁,十有七年,流风余烈,使人低徊歆慕而不能自已。中正等感怀畴昔,以兹土为先生讲业视师之地,建立遗像,以昭芳烈,以垂无穷。乃作赞曰:

    觥觥黄公,志行濯磨。力摧专制,手创共和。绩着旂常,名垂宇宙。天步犹艰,大星忽堕。国丧元良,人怀遗爱。模蠡如生,铸颜不改。衡湘间气,褒鄂英姿。霜寒肝胆,月朗须眉。黄鹤遐骞,琴台低俯。江汉炳灵,千秋万古。

    对于黄兴先生的历史功绩,章太炎评价:“无公便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去世,年仅42岁。孙中山悲痛欲绝,第二天单独署名发布黄兴逝世的讣告,亲拟祭文主持治丧活动。孙中山拟联挽黄兴:“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1917年4月15日,黄兴先生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小月亮坪。遗著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等。

    为缅怀黄兴先生,黄兴先生的家乡湖南,于2004年10月25日,在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北端广场,隆重举行了黄兴铜像揭幕仪式,纪念黄兴诞辰130周年。黄花岗起义地广州,于2005年9月在起义指挥部旧址——越秀区广卫街都府社区,塑立了起义领袖黄兴和朱执信的铜像,纪念黄花岗起义95周年。黄兴先生辞世的上海,于2005年10月25日,在上海市黄兴公园举行黄兴铜像揭幕仪式。为此,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致电:“赫赫兴公,千古圣雄。奋起革命,独树高风。浴血苦战,贯彻始终。花岗一役,啟聩振聋。首创民国,开化亚东。黄氏力行,浩气长存。” 表达了对黄兴先生的敬仰之情。

    一代勋名昭国史;千秋浩气壮名山。

发表感言 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烈士祠牌楼与胜利亭
  ·彭刘杨三烈士亭和塑像
  ·起义门
  ·蛇山炮台
  ·首义公园
  ·孙中山纪念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