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首义烈土祠位于扩建后的首义广场南端底线,紧邻武昌紫阳路,与路南的紫阳湖公园相对,原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房屋已毁,仅存牌楼。
辛亥首义烈士祠原是明朝楚王朱桢(1364-1424)为岁时祭祀而建的楚王宫。殿为砖木结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18米,进深13米,宏伟壮观。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在此建“万寿行宫”。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标示为“皇殿”。
1911年11月9日,是辛亥武昌首义中牺牲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英勇就义一个月纪念日。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为纪念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烈士,将这座明皇殿改名为辛亥首义烈士祠,以供奉彭、刘、杨三烈士的遗像和其他烈士们的灵牌。还特派孙武、蔡济民、张振武、吴兆麟等为代表,向烈士们致祭。民国初年,一度作为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教养所,并供有彭、刘、杨等烈士牌位。1936年前后,由辛亥首义志土喻育之主持修建辛亥首义烈士祠,主体建筑为牌楼和草堂。牌楼为水泥结构,四柱三门双层飞檐,额书“辛亥首义烈士祠”七个大字,今仍完好,草堂已不存。烈士祠是全国第一座纪念辛亥革命烈士的场所,几十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乃至海内外各界时时有人前往凭吊、参观。

胜利亭距辛亥首义烈士祠牌楼约200米,与烈士祠隔街相望,位于武昌紫阳湖公园的东北角。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将10月l0日武昌首义日定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当年10月10日,在武昌举行了第一次国庆典礼,会场设于辛亥首义烈士祠前,湖北军政商学界以及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均派出代表出席。为纪念武昌首义胜利和此次盛典,遂在烈士祠对面的紫阳湖畔此修建了胜利亭。亭呈六面形,占地20余平方米,高约6米。朱红漆亭柱,明黄琉璃瓦,高拱坡面顶,翘角弧形檐,简洁典雅,颇具古韵。亭正面门楣上书“胜利亭”,中央立有一尊高约1.7米的汉白玉石碑,正面镌刻楷书“民军起义国庆碑”。胜利亭与烈士祠互为依存,交相辉映,共同见证着辛亥革命的历史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