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北台湾 ----湖北首页----湖北专题----辛亥百年----相关文章
 
·湖北概况
·地理位置
·三峡工程
·主要资源
·主要城市
·基础设施
·观光旅游
·金融机构
 
 
·梅花品种资源最多的园圃
·世界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
·楚天第一奇洞--太乙洞
·长江天堑第一座大桥--
·花木兰家乡--木兰山
·独具特色的天然洞穴--
 
 
·在希望田野上
·台湾医疗保健发展见闻录
·体验创意台北
·台湾与钓鱼岛(五)
·古柏树下的两岸亲情
·沔牯佬
·台湾与钓鱼岛(四)
·大味必淡 再读孙犁
 
·用中华传统文化引领企业
·轮椅上的两岸情
·四年创业发展路 一曲两
·用心 真心 贴心
·我是来自台湾的襄阳人
·襄阳人的热忱打动了我
·汉江是我的牵挂
·吴礼淦:黄石发展好前途
 
 
孙中山铜像(武昌)
2011-08-15 09:26:23    华夏经纬网

    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大门前,矗立着一尊孙中山铜像。孙中山铜像身著中国传统服装长袍马褂,左手持有礼帽,右手手握拐杖,背衬红楼悬挂着的十八星旗,庄严肃立,持重安详,目光炯炯,与黄兴拜将台遥遥相望。

    武昌孙中山铜像建于1931年8月,通高约6米,像高约2.4米,像座占地约20平方米。像底座为铜质,基座系麻石砌成,四周嵌有长方形的汉白玉石。正面原镌“精神不死”四字,其它三面刻有“橡赞”铭文。五十年代后期,皆被磨平。六十年代初,在正面镌“孙中山先生之像”七字。1981年和1986年曾两次进行修葺。

    以孙中山铜像为中心,周围环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黄兴拜将台、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旧址、楚望台、 起义门、辛亥武昌首义纪念碑、彭刘杨三烈士亭等辛亥革命等历史遗迹,象征着孙中山在武昌辛亥革命中的领导作用。

    孙中山有着深厚的武汉情结。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于4月3日离宁赴沪。随后游历武汉、福州、广州等地,致力宣传民生主义,鼓吹发展民族工商业和铁路交通事业,阐述平均地权学说。4月9日,孙中山先生应湖北军政府之请,乘“江宽”轮从上海溯流而上,来到辛亥革命的发祥地。当时,武昌旗翻五色,万人空巷,无不以一睹这位革命领袖的丰采为荣幸。孙中山在欢迎会上发表演说时表示对武汉有三大感情:一是调查战绩,凭吊忠魂,即对于武汉革命军人之感情;二是伤痛瓦砾,督促建筑,即对于武汉商人之感情;三是哀念流离,抚恤疮痍,即对于一般国民之感情。孙中山先生在演说中着重阐述他的民生主义和社会革命思想,充分体现了他为民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美好愿望以及他为之奋斗不懈的可贵精神。4月10日,孙中山先生莅临湖北军政府,在礼堂再次发表演说,对武昌起义的历史功勋予以充分肯定。在二楼会议室内孙中山会见军政府领导成员和武昌起义志士代表。会见后,与全体人员在军政府后花园合影留念。在4月9日至13日的巡视期间,他访问湖北军政府,登临黄鹤楼,会见辛亥首义志士、湖北同盟会会员,到汉阳、汉口视察战争火线地、汉口大火后的废墟,还参加了官方和民间的各种欢迎会。

    孙中山深受武汉人民爱戴,当时还流传着武汉儿童欢迎孙中山的儿歌,“孙先生,打满清。把黄兴,守南京。到湖北,是福星。他说话,我爱听。”在这次访武汉的行程中,孙中山还为武汉的未来发展规划了蓝图。而现在,孙中山对武汉的这些设想都正在一一成为现实。为纪念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武汉在武昌、汉口等多处建立了他的铜像和纪念碑。

发表感言 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孙中山先生铜像(汉口)
  ·武汉辛亥首义遗址要览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辛亥首义纪念碑亭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