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北台湾 ----文章中的链接
 
·湖北概况
·地理位置
·三峡工程
·主要资源
·主要城市
·基础设施
·观光旅游
·金融机构
 
 
·梅花品种资源最多的园圃
·世界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
·楚天第一奇洞--太乙洞
·长江天堑第一座大桥--
·花木兰家乡--木兰山
·独具特色的天然洞穴--
 
 
·在希望田野上
·台湾医疗保健发展见闻录
·体验创意台北
·台湾与钓鱼岛(五)
·古柏树下的两岸亲情
·沔牯佬
·台湾与钓鱼岛(四)
·大味必淡 再读孙犁
 
·用中华传统文化引领企业
·轮椅上的两岸情
·四年创业发展路 一曲两
·用心 真心 贴心
·我是来自台湾的襄阳人
·襄阳人的热忱打动了我
·汉江是我的牵挂
·吴礼淦:黄石发展好前途
 
 
二程夫子与黄陂
2006-06-20 10:37:40    华夏经纬网

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宋代洛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二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可谓大名鼎鼎,而他们与武汉黄陂县的关系许多人却并不清楚。

程颢、程颐兄弟人称二程夫子或二程先生。河南洛阳籍人,其祖父任黄陂县令,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后来还做了县蔚。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蔚时所生,因此黄陂与二程夫子关系密切,不仅有许多关于二程的纪念建筑,而且还有不少二程青少年时代的传说。

黄陂县城西偏有草庙巷,是二程故居所在地,1370年(明洪武三年)立程乡坊以为纪念。该巷暑天无蚊,乡人传以为异。传说程夫人侯氏曾梦双凤投怀,于1032年(宋明道元年)在思贤堂生颢,次年生颐。后来二程长大返洛阳,并且成了著名思想家,人们为景仰缅怀先贤,便在县城里修了一座清远亭。南宋时改称双凤亭,取侯太夫人梦双凤生二程之意。一说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人称双凤,亭因此而得名。1463年(明天顺七年)佥事沈靖复建于鲁台山麓二程祠内,1666年(清康熙五年)县令杨廷蕴移建于山上。嘉庆年间重修,1830年(道光十年)邑人刘云衢捐资再修,后又遭狂内吹倒。1848年县令萧恩荫召集邑人金光杰、周超献、周恒渠会议重建、增修石楹,环植林木,顿复旧观。现存建筑即为当时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四面镌刻有《重修双凤亭记》等碑文四篇,碑额上刻有双凤朝阳图等。“双凤亭”金字匾额,为1962年重修时郭沫若所题。

二程读书时,为儒家学说折服,十分向往孔子,乃筑台山顶遥望东方鲁地,该山故名鲁台山。鲁台山在县城东边过河数十步的地方。鲁台山周围昔有苍松数十株。明景泰间同知蔡绶建二程祠于鲁台山下,岁时俎豆,祭祀二程。成化年间知县李恒改旧祠为享堂,复建新祠于前,屡圮屡建。

鲁台山东边有湖名流矢湖,相传二程练习射箭,曾流矢于此。

鲁台山下有聪明池,在二程祠内,相传蛙不鸣,蚊不叫,旱不涸,水不溢,后掘土得一石龟,中有八卦,被人窃去,这四种奇怪现象不复存在。二程当年在此攻读,凿潭喻道,故池中筑亭,称涵虚亭。有碑文云:“半亩方塘一个亭,森森万象入虚明。百年心印今犹古,怪得蚊蛙不敢鸣。”

池前数步为前川,即“傍花随柳”处,昔日花红柳翠,程颢曾有《春日偶成》诗记其在此春游之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二程祠前半里地有理趣林,二程当年读书时植柏为林,情与景会,理与心契,虽在陋巷,而乐得其趣。

此外,白去洞、西郊桥(又称程夫子桥)、水台都是二程游经之处。

(严昌洪)

发表感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