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北台湾 ----文章中的链接
 
·湖北概况
·地理位置
·三峡工程
·主要资源
·主要城市
·基础设施
·观光旅游
·金融机构
 
 
·梅花品种资源最多的园圃
·世界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
·楚天第一奇洞--太乙洞
·长江天堑第一座大桥--
·花木兰家乡--木兰山
·独具特色的天然洞穴--
 
 
·在希望田野上
·台湾医疗保健发展见闻录
·体验创意台北
·台湾与钓鱼岛(五)
·古柏树下的两岸亲情
·沔牯佬
·台湾与钓鱼岛(四)
·大味必淡 再读孙犁
 
·用中华传统文化引领企业
·轮椅上的两岸情
·四年创业发展路 一曲两
·用心 真心 贴心
·我是来自台湾的襄阳人
·襄阳人的热忱打动了我
·汉江是我的牵挂
·吴礼淦:黄石发展好前途
 
 
"秋来倍忆武昌鱼"
2006-06-20 10:47:33    华夏经纬网

公元221年,割据江东的孙权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备亦在蜀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吕。229年,孙权即帝位,改元“黄龙”,迁都建业(今南京)。265年,吴国末代君主孙皓又自建业迁都武昌,扬州诸郡百姓溯流供给武昌帝室、官僚消费,劳役繁重,怨声载道,甚至有人劫持吴主庶弟孙谦,抗议迁都加重了民众负担。左丞相陆凯乃上疏引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极力要求还都,孙皓终于返回建业。

这段史实使武昌鱼的名声大振,以此事入典的诗词历代多有,著名者如南北朝时诗人庚信所作《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唐代诗人岑参《送费子归武昌》:“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宋代诗人范成大《鄂州南楼》:“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可谓典故活用,更使武昌鱼扬名天下。

仔细品味这些诗词佳句,可知“武昌鱼”本来是对古今武昌地区所产鱼类的泛称,包括了鲫鱼(细头鱼)、鱼回鱼,鳊鱼、鳜鱼(桂鱼、鱼季鱼)等肉嫩味美的上等品种。黄鹤楼前江中有回流,漩涡波纹呈梅花形,俗称“梅花水”,据说其中所产鲤鱼味最鲜美。同治《江夏县志》载:“鲤鱼三十六鳞,惟黄鹤矶头鲤鱼三十七鳞,其味肥而美,立冬后腌鱼者喜买之。他省呼之曰‘楚鱼’。”

解放后,经过科学鉴定,确认梁子湖(由武昌县和鄂州市共辖)中的团头鲂才是名副其实的武昌鱼。50年代初,我国鱼类学专家、华中农学院教授易伯鲁等通过梁子湖所产鳊鱼进行观察、鉴别,发现了三个鳊亚科鱼种,即长春鳊、三角鳊和团头鲂类,前两种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江湖,唯团头舫系梁子湖独有,故称之为“武昌鱼”。团头舫与三角鳊同属舫,但据易伯鲁的研究,团头鲂有几个主要特点:一、团头鲂吻端纯圆,同三角鳊比较,口略宽,上下曲颌曲度小;二、团头舫的头一般略短于三角鳊;三、团头鲂尾柄最低的高度总是大于长度,三角鳊尾柄的长度和最低高度几乎相等;四、团头鲂膘的中室是最膨大的部分;五、团头鲂腹椎和肋骨有13根,三角鳊却只有10根;六、团头鲂的体腔全为灰黑色,三角鳊为白色,带有浅灰色色素。

但是普通的市民并不能辨别这些特点,常常把所有的鳊鱼都认作武昌鱼而介绍给外地来的客人,客人们也便一面品尝着清蒸鳊鱼或花酿武昌鱼、杨梅武昌鱼,一面吟咏着“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高兴地感谢主人的盛情。

发表感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