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北台湾 ----文章中的链接
 
·湖北概况
·地理位置
·三峡工程
·主要资源
·主要城市
·基础设施
·观光旅游
·金融机构
 
 
·梅花品种资源最多的园圃
·世界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
·楚天第一奇洞--太乙洞
·长江天堑第一座大桥--
·花木兰家乡--木兰山
·独具特色的天然洞穴--
 
 
·在希望田野上
·台湾医疗保健发展见闻录
·体验创意台北
·台湾与钓鱼岛(五)
·古柏树下的两岸亲情
·沔牯佬
·台湾与钓鱼岛(四)
·大味必淡 再读孙犁
 
·用中华传统文化引领企业
·轮椅上的两岸情
·四年创业发展路 一曲两
·用心 真心 贴心
·我是来自台湾的襄阳人
·襄阳人的热忱打动了我
·汉江是我的牵挂
·吴礼淦:黄石发展好前途
 
 
洪山菜薹趣闻
2006-06-20 10:44:37    华夏经纬网

武汉人都爱吃洪山菜薹,关于洪山菜薹的一些趣闻想必也爱听。

菜薹本名芸台菜,俗称油菜,红色者称红油菜。洪山菜薹即属于红油菜。种植此菜需要肥沃的土壤,较低的气温,一般是秋植冬撷。其紫干亭亭,黄花灿灿,茎肥叶嫩,素炒登盘,清腴可口。据说洪山宝通寺一带的菜薹味道尤佳,他处所产均不能与之媲美,以致有一种说法,以宝通寺钟声所到之处为范围的地方出产的菜薹是正宗,“距城(武昌城)三十里则变色矣,洵别种也”。王景彝《琳斋诗稿》有咏菜薹一首:

甘说周原荠,辛传蜀国椒。

不图江介产,又有菜薹标。

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

晚菘珍黑白,同是楚中翘。

关于洪山菜薹的来历,在武汉地区流传着一则美丽的传说。据《武汉通览》所载,相传1700多年前,洪山脚下有一对恋人,名叫田勇和玉叶。一天他俩到洪山游玩,被绰号叫“恶太岁”的杨熊撞见。杨熊见玉叶容貌美丽,乃令打手抢人。虽经田勇奋力相救,但寡不敌众,双双被乱箭射死在洪山之麓,两人的鲜血染红了洪山下的土地。杨熊一伙也被雷电击毙在山腰。当地的农民将田勇、玉叶就地掩埋,不料次年秋天,坟堆周围长出了紫红色的菜苗。乡人勤浇水,常施肥,紫红色的菜苗竟抽出肥嫩的菜薹。当年适逢灾荒,粮食颗粒无收,乡人以坟边的菜薹充饥,摘了又长,越摘越多,人们赖其渡过了荒年。乡人纷纷采集菜籽,自家种植,并挑到城里去卖。城里人吃了觉得甜脆清香,赞不绝口,于是红菜薹在洪山一带得以推广。

红菜薹荤食、素炒都具有独特风味,而一个民间故事所介绍的红汤蝴蝶面更是以红菜薹为原料的美味佳肴。

人们相信名人,名人喜吃的食物也可得到大众的青睐。于是,关于洪山菜薹便出现了“刮地皮”的典故。王葆心《续汉口丛谈》上记载:“光绪初,合肥李勤恪瀚章督湖广,酷嗜此品(按:指洪山菜薹),觅种植于乡,则远不及。或曰‘土性有宜’。勤恪乃抉洪山土,船载以归,于是楚人谣曰:‘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民国初年,湖北都督黎元洪离开武汉到北京当大总统后,他的如夫人黎本危爱吃洪山菜薹,每届冬季必派专差到洪山调运菜薹。1949年元月,国民党行政院长张群飞来武汉为蒋介石说项,破坏和平运动,但毫无结果。临走前,他想到洪山的红菜薹是闻名已久的特产,今后还不知能否吃到,便对湖北省主席张笃伦说:“今晚到洪山去买300斤红菜薹,以便明晨带回南京去。”有人写诗讥其事云:“从此辞却鄂州路,空载洪山菜薹归。”

(严昌洪)

 

发表感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