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汉族,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铭传故居---刘老圩,位于肥西县的紫蓬山区最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从市区乘车约时许即达,金河(东淝河源头之一)环绕而过,圩内古木参天,是方圆百里最大的淮军将领庄园之一。
“圩”在合肥一带有两层意思,都指建筑设施,一是筑起大堤,用以阻挡汛期洪水;二是房舍四周环水,内外以吊桥连通出入道路。其作用是防备匪盗。这类建筑在长江中游统称为“圩垸”。而江淮地区和合肥一带则称之为“圩”。
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占地面积近百亩,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
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正大厅的西南角是西式洋楼,三间两层,小巧玲珑,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正大厅北面又有一座两层五间的“钢叉楼”。据说,故居的对面大潜山侧有一“老虎洞”,故而特建“钢叉楼”用于“压邪镇圩”。
“钢叉楼”的后面建有一座名叫“盘亭”的亭子,它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可以相通。“盘亭”是刘铭传专为陈列国宝“虢季子白盘”特地建造的。说起“虢季子白盘”话还得从西周说起。周朝宣王年间,虢国的季子白奉周宣王之命,领兵讨伐来犯的西北猃狁部落武装,在洛河一带大获全胜,虢国因此声威大振。季子白为使自己的这一殊勋永远传诸后世,遂召集能工巧匠铸成一件青铜器,命名为“虢季子白盘”,还特地在虢盘的内盘底部刻有铭文110个字,记载此事。
“虢季子白盘”是已知的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西周时期三大青铜器之一,三大青铜器目前在国内仅存这一件。此盘外观呈长方型,边角浑圆,形似现代“浴缸”,重225公斤,外径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外围近4米,青铜铸造,纹饰优美,周身铸有粗犷奔放的蟠虺云纹,四面各有两个兽首衔环,底座四足为曲尺型,饰环带纹。
自秦汉之后,这只“虢季子白盘”突然失踪,两千多年一直下落不明。大约在清道光年间,“虢季子白盘”在季子白的封地“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之虢川司”出土,被时任陕西眉县县令徐燮钧从农家购得。徐燮钧卸任后带回老家常州。太平军打下常州,此盘又为护王陈坤书获得。刘铭传在大破太平军,攻入常州城后,一天在夜巡护王府时,闻听马笼头环碰击饲槽有异响,立即命亲兵举灯照看,经识者鉴定,方知为稀世之宝?“虢季子白盘”。刘铭传随即将盘运回合肥家乡故居,特造一座六角“盘亭”珍藏。刘铭传居乡期间,经常赏玩,视为传家之宝,并在亭中亲笔书写了一副楹联:“盘称国宝,亭护家珍。”为此,刘铭传还亲自撰写一本书,名《盘亭小记》,记载“虢季子白盘”的来龙去脉。刘铭传去世后,他的后代为保护这件国宝,历尽艰辛,屡遭不幸。先是清廷高官索要,美、英、日等国的古董商重金求购,接着是日军的搜寻,国民政府达官贵人的纠缠等等。为防不测,刘铭传后代不断更换地点将宝盘深埋在故居的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僻静处地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元月,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先生亲自护盘进京,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为此,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接见并宴请了刘肃曾,文化部也向他颁了奖。郭沫若还为此兴致勃勃地题了一道诗:“虢盘献公家,归诸天下有。独乐易众乐,宝传永不朽。省却常操心,为之几折首。卓卓刘君名,诵传妇孺口。可贺孰逾此,寿君一杯酒。”从此,这件“虢季子白盘”一直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盘亭”北面的九间厅,是刘铭传居家时宴客会友的场所。故居的西北有座霸王墩,为古人类的遗址;故居的东南有个大堰,是当年为建造故居取土烧砖瓦形成的一大片水面。堰中有小岛两座。较小的那座小岛正好位于九间厅后,曾经是刘铭传居家时的弹药库。大岛上面是一座读书亭,仅架一座栈桥与外相通。据说,刘铭传休假回家闲居,一度和淮军旧将李长乐等人,在大岛上的这座读书亭内“放浪不羁,终日醇酒妇人”。他的老上司李鸿章闻知后,写信谆谆告诫他:“多读古人书,静思天下事,乃可敛浮气而增定力……后十数年之世界,终赖扶持。”刘铭传阅信后,一改旧习,开始在这座亭子里发愤读书。他晚年从台湾回来后,下令把栈桥拆掉,每天用小船送孙子辈到岛上去读书,中午送饭上岛,晚上才接回来。
刘铭传故居原建有房屋数百间,是合肥郊县当时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圩宅,原建筑现多数不存。故居四周清雅静穆,风景怡人,现仍有当年刘铭传亲手栽植的广玉兰,虽经百年沧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飘四方。据说,广玉兰是慈禧太后赐给淮军的,后来被刘铭传等淮军将领带回合肥栽种。广玉兰如今已成合肥市的市树。
在刘铭传故居附近,还有刘铭传本家、淮军记名提督刘献延营造的刘五房圩子;刘铭传家侄、“铭军”后期统军刘盛休的蟠龙墩圩子;刘铭传孙辈、江苏候补知县刘朝璞的鸽子笼圩子和淮军创始人之一、两广总督张树声所建的张老圩子;张树声之弟、记名提督总兵张树屏所建的张新圩子;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兄弟所建的周老圩子,以及淮军将领唐定奎、叶志超、潘鼎新、王孝祺等人和他们的家庭所建的大大小小圩子,星罗棋布,方圆百里,形成了一个十分壮观的独特建筑群??圩堡群,被世人称为“淮军故里圩堡群”。这众多圩子中的各类建筑,以及所形成的独特景观,今天看来,无论是从历史、人文景观角度,还是从古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角度,都具有较高的观赏审美价值。2006年,刘铭传旧居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目前合肥市第二家“国宝”单位,该市首家“国宝”单位是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