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投资频道 >>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于1992年12月与国家重点工程合肥铁路新客站同步开工建设。1995年4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试验区。1996年2月,国家建设部将试验区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新站试验区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2003年3月,瑶海区七里塘镇(现为七里塘街道)划归新站试验区代管,辖区面积增至34平方公里。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2006年11月,新站试验区与长丰县签订合作发展协议,长丰县南部六个村居约27平方公里交由新站试验区托管开发。2009年10月,新站试验区与长丰县再次达成协议,合作范围由原来约27平方公里增至约57平方公里。2010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将合肥市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合肥市委、市政府随即确定将新站试验区作为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2010年10月,市委、市政府对新站区进行区划调整,将原由新站区托管的部分街道和社居委整建制划归瑶海区管辖;瑶海工业园、磨店乡划入试验区,同时托管长丰县三十头镇以及肥东县四个行政村。自此,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成为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目前园区面积由成立之初的10平方公里迅猛增加到204.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29万人。
近年来,试验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2006年起,欧力电器、尊贵电器、普尔德无纺布、乐凯光学膜等一批项目先后落户,尤其是成功引进了京东方六代线、鑫昊PDP、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彩虹光伏玻璃、蓝光LED等一批重大核心项目,聚集了数十家为其配套的上游原材料及下游应用知名企业,也为新站区打造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以新型平板显示为代表的泛半导体产业已成为我区新的支柱产业,园区新型工业的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幅提高。招商引资总量从2006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1.5亿元,年均增幅达到94.74%,尤其是2009年以来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
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下同)的25.32亿元增长到2010年(下同)的101.5亿元,年均增长32%,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5.17亿元增长到345.98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从24.96亿元增长到205.13亿元,五年内分别增长527%和721.8%,年均增长分别达44.36%和52.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3.73亿元增长到164.73亿元,五年内增长594%,年均增长达47.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6.36亿元增长到46.7亿元,五年内增长648%,年均增长达49.5%, 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综合财政收入从10.66亿元增长到20亿元,财政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商贸经济持续繁荣。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8亿元。
给力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截止到2010年,全区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88亿元,惠及城乡居民,实现政策全覆盖,有力支持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72000人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8%,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公共卫生工作实现新跨越,多项指标完成覆盖率达95%以上,卫生服务网络臻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2010年,我区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疗集团东区项目正式签约。同时积极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步伐,与省立友谊医院达成托管协议,对七里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大医院托管、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全区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撤、并、建”等有效举措,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引进教师120多人,评聘中、高级教师106人。目前区属学校共19所,教职工637人,在校学生16000多人。另有各类幼儿园50多所,在园幼儿5000多人,区幼儿、小学、初中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科研成效显著。
创新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机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坚持“因事设岗、因岗择人,全员聘用、竞争上岗,部门组阁、双向选择,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原则,打破干部任期终身制,打破身份界限、编制界限,创新干部配备方式;实施绩效考核,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层级管理,明确各层级干部的行政责任,增强各层级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规范化管理日趋成熟,充分体现了开发区“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特点。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新站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阔步迈进的重要一年。2009年至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亲临新站试验区视察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其中,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亲临新站视察指导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站区党工委、管委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同步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展望“十二五”,在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目标引领下,我区将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合肥经济圈建设历史机遇,高标准、高水平地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创新推动、资源集约利用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把新站区打造成最具吸引力、最具竞争力、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生活配套最好、最适宜人居住、创业条件最好的现代化产业新城。预计到2015年最终实现累计工业性投资超1500亿元,年产值3000亿元,建成以平板显示产业为主导、光伏、半导体照明、集成电器、新材料等产业同步发展的泛半导体产业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